mai 发表于 2014-1-9 17:03

mai叔好
浪淘淘 发表于 2014-1-9 13:16 http://y2.cn/images/common/back.gif


    {:1_97:}    :han:    :huh:

mai 发表于 2014-1-9 17:05

图锐   再现跳水的深刻含义

(2014-01-09 15:19:15)
    CPI好于(低于)预期给大盘带来的喜悦仅仅持续了半天或者多半天的时间,随后市场重归下行格局,此时很可能是PPI坏于(低于)预期的作用还要更加占据上风了。到了14:00以后空头的发挥愈加得心应手,紧逼愈加肆无忌惮了起来,于是股指分时图上继周一之后再现跳水迹象,最终全部指数也没有悬念的都以绿盘收场。仔细回看笔者《二次下行已无太多悬念》一文中所“预先”描绘出的景象:我们认为M头走势若击破中间的颈线低点,后续又没有强力扭转(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快速翻成W底的话,则破位将接连不断,所以或许破2068也不是太有悬念,至于2000点保不保得住,就看高层是否出动国家队暴力哥去“悬崖勒马”,守住如今IPO重启这来之不易的成果了。现在上证综指就正在向着2000点整数关处进发。

    再现跳水,对当前市道的演变以及我们心中对未来走势的预期会产生哪些影响?笔者认为这其中含义深刻,影响也很深远,具体可以简单分述如下:

    一、再现跳水,证实大盘仍运行在弱势节奏中。按照我们的期许,今天(主板)的走势(多头)理应在反抽中有进一步的发挥,甚至有股评人士开始直接期待“冲击2070将奏响反弹号角”的可能了,其描述道“周二和今日央行均未实施逆回购,且周三银行间市场回购定盘利率全线下行,说明当前的短期资金比较宽裕,现在的多头既有资金优势,又有了监管层的撑腰,冲击空头大本营把大盘以一根阳线送到5日线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结果多头这优势那撑腰,偏偏就败在了“趋势”这个最显而易见的东西上,不正说明了“优势,撑腰”不靠谱吗?市场走势屡屡弱于我们预期,不也充分证明了大盘(主要针对主板而言)运行在弱势中,甚至可以说是熊市中吗?

    二、再现跳水,预示下跌波段还远远没有结束。沪指继周一大跌破位(打到2050点下方)之后,连续三天均意图反攻,结果只有周二收出了微薄的阳线(涨幅更是让人难以启齿),随后两天都只有下影阴,为什么?答案很简单,因为周二时股指还没有碰触到5日线的“强”压力,而随后两天5日线下行已经实质干扰到多头动作了,之所以笔者在强字这里打上了引号,是因为在牛市上升波段,或者熊去牛来的拐点之际,5日线是根本不应该成为障碍或者压力的。譬如1949点之后的第二个交易日(2012年12月5日),1849点之后的第四个交易日(2013年6月28日),均是长阳穿五均,随后也迅速的让这条线走平并臣服,而如今多头被5日线弄到焦头烂额,实在不可能是以上两种情景,只可能是下跌波段中才有的窘态,如去年6月时的中间阶段(6月14日-6月20日),沪指就是持续被5日线给压制,随后再度加速下行,直到逼迫管理层出手才砸出了一个所谓的“政策底”。现在不仅5日线攻不破,股指再创本周新低(沪深均是如此),且距离2050点也越来越远了,照这样发展下去,多头在2000点处也很难组织有效的抵抗力量。

    三、再现跳水,表明笔者所述信号已很快兑现。午评时笔者的总结性陈词只有再复制粘贴一遍了:“由此可见大盘‘暂时不跌’容易,‘彻底企稳’却非常困难”;“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主板‘非涨不可’,而一旦这样的试图企稳已经耗尽多头势力,那么看看2012年1949点之间‘愈盘愈低’的走法,‘久盘必跌’的股谚未必不能实现的,还是那句话,(沪综深成)五日线不转头且屈居股指之下,不言企稳的必要条件成立,也就不应该急于看好”;“即便确定了小板牛市再临也应该愈高愈谨慎,因为牛市中最常见的调整方式就是‘慢涨快跌’,疾风暴雨式的调整很可能打得人猝不及防,而在399006挑战历史高点时相应调整也随时可能出现,别因为过于‘一帆风顺’而忽略了风险控制”。不是笔者要自我吹嘘表现,而是以上这番“警惕”实实在在,的的确确地标明了股指接下来的动向。

    请看:主板在五日线纠结了一会后“没有奏响什么反弹的号角”,反而是掉头向下了,而创业板更是在连续亢奋之后出现急刹车式的调整,今天399006距离历史高点只有0.12点的差距,但就是没有冲过去,最终收盘跌幅反而是主要指数中最多的,为什么最多?还不是尾盘“再现跳水”的功劳么?所以您说我午评时苦口婆心地劝告“对主板不要期待过高,不要因为看起来稳了就急匆匆杀入”以及“对于小板要提防‘慢涨快跌’,疾风暴雨式的调整随时会在亢奋后来到,要想过个好年,腊八之后没任何必要追高”是不是很正确?而笔者担忧什么就来什么,不还是证明了大盘的确处于“弱势轨道”中,并且我们应该多担心主板把小板“拖下水”,而不是小板让主板“振奋起来”么?

    再往下说就是“为什么会有弱势”,由此就又牵扯到微观全息三要素(权重,量能,热点)和宏观全息三要素(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当前的尴尬境地,至此不是说来话长,就是要把之前的一些观点旧话重提了,在笔者看来已经没有必要,知道目前是“天气寒冬,经济也寒冬,而股市也就没意外的处于寒冬中”即可,至于IPO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笔者只能说“绝非主因,但算是一个催化剂”,或许IPO久不成行对企业的伤害更大,这点我们一定要明白。而对于短期策略来说,我们需要明白的就是主板新一轮加速下行很可能即将(或已经)到来,并且它会不会传导到小板,甚至把399006弄成双头还是个未知数,既然跳水已经给了我们这样那样的深刻含义,而最终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弱,那我们也就顺理成章地维持谨慎为好,否则像沪深300收盘点位那样“2”下去,可能就追悔莫及。

mai 发表于 2014-1-10 11:57

图锐   濒临1时代能否激起多头士气
(2014-01-10 11:41:51)

    周一一次跳水(算上上周五的延续已经是“二次”了),周四再次跳水,那么周五在传统“周末气氛”来临的影响下,会否出现三次跳水?其实这个问题笔者在昨天的《再现跳水的深刻含义》已经强调的很清楚了,既然是大盘“仍运行在弱势节奏中”,“下跌波段还远远没有结束”,那么三度出现跳水的可能性就很大,即便是跌势稍缓,以本周多头(在主板方面)三次冲击5日均线失败的态势来看,对多头的信心打击也是不一般地大,行情要么加速向2000点进军,要么是边抵抗边缓跌的方式向2000点进军,换言之一种是去年6月份的跌法,一种是前年6月以后的跌法,两种方式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对当前弱势环境的最佳体现。

    实际上不光近期A股主板是一个连续重心下移的局面,港股方面和A股主板最贴近的“恒生国企指数”也是这样,其自从1月2日“高开低走”穿头破脚地失守5日均线之后,就再也没有能够收复,而近期AH溢价指数也总体保持平稳,显示A和H的中资股基本处于同步下跌的状态,由此我们至少知道“两地并没有厚此薄彼,而是在同甘共苦之中”的,至于现在是“同甘”还是在“共苦”相信也无需笔者多言了。从主板当前的极寒表现可知,下周陕煤股份定发行价(这是IPO重启以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大盘股”)也很可能会遇冷,倘若最终定价高于上市后1.5倍PB的价格,则对于当前破净的煤炭股尤其是小盘煤炭股将形成直接刺激,但倘若“定高价”难以成行呢?也很可能会形成拖累,这一点“奥赛康”就开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头。

    根据奥赛康今天发布的紧急公告,“考虑到本次发行规模和老股转让规模较大,发行人和保荐机构及主承销商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出于审慎考虑,经协商决定暂缓本次发行。”奥赛康还表示,发行人和主承销商未来将择机重新启动发行。至此,奥赛康大股东南京奥赛康一举套现32亿的好事落空。据奥赛康9日的公告,首次公开发行的发行价格确定为72.99元,发行市盈率为67倍,将于1月10日进行申购。这一价格在公司主承销商中金给出的估值区间内,但仍然远远超出了普遍的市场预期。按照奥赛康上市发行书,拟发行股份共5546.6万股,其中新股1186.25万股。预计实际募集资金为8.66亿。按照4360.35万股的老股转让股数计算,预计老股东从中套现31.83亿元。不少本来准备打新的投资者对奥赛康的超高发行价及其对应的市盈率表示“大跌眼镜”:“荒唐到家了。圈钱本性暴露无遗!”“我想他卖的不是药,而是(违禁品)。”等等的抱怨之词接连出现。

    据有关媒体援引证监会相关人士表述称,奥赛康之所以暂缓IPO,正是由于触发老股转让造成大股东一次性巨额套现,以至引起证监会主席肖钢的关注,导致被紧急叫停。但该消息并未得到来自证监会的公开证实。即便得到证实,最终说明了证监会重视IPO高价发行甚至天价发行带来的泡沫,以及开始切实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种“亡羊后再补牢”的动作也会使得舆论对IPO的负面指责和各种误解愈发加深。在“被IPO伤透了心”的主基调下,指数想要有所表现是几乎不可能的,早盘量能继续低迷,全天沪市成交金额估计又会是6字打头,再低下去就不足深市的一半了,而热点方面除了少数家电股(其中掺杂了智能穿戴,送转潜力等多重题材)以及部分煤炭股受陕煤预期提振有集体走高之外依然乏善可陈,而煤炭股的崛起带动了上证50部分品种的发力,可它们一发力创业板又彻底进入补跌状态了(即昨天午评时提到的“警惕之二”,如此一综合,指数就仍然处于下跌趋势之中,并未发生任何改变。

    我们大概能从早盘分时图中体会到多头在用仅存的能力进行抵抗,当前的回落绝没有昨天最后一小时那般“顺畅”,但这种走势是多头在“主动抵抗”么?并没有,说白了只是昨天空头最后加紧跳水再度“耗尽力量”,需要进行休憩蓄力,同时大盘的下跌轨道也出现一个节奏的转换而已,对空头来说,只要股指依然以5日均线为下降通道上轨,铁闸通不过去,那么“做空”就是安全的。而对于大盘本身来说,本周的下跌其实已经有加速的迹象,即便今天主基调是“缓跌”,并不会马上触碰到2000点的精确位置,在下周趋势延续加剧后也会慢慢“滑落”到“1时代”,所以您要如同标题那样问我,濒临“1时代”的绝境下,能否激发出多头的士气?我只能说从早盘的情况中还没看出来多头有真正爆发的迹象。理性的“看准再动”思路自然要找到士气的信号,倘若午后出现放量或者站上5日甚至10日线的现象,那么主板在2000-2050点区间可能形成新平台,否则没有必要在保持警惕时再心存幻想。

mai 发表于 2014-1-10 21:05

图锐      下周着重提防三件事

(2014-01-10 15:22:45)
    在连续探低之后,早盘上证指数呈现出一些不同的样貌,首先是多头在开头一小时内有更多的悸动,既没有不自量力地拔高导致倒V形回落的出现,也没有任凭空方延续昨天尾盘的跳水压制,而是尽可能的在昨天收盘点位附近徘徊。随后股指在缩量引导下又缓慢滑落,但是到了11:05前后似又有成底迹象,很多人由此看到了曙光,认定午后大反攻就会在极端压抑中出现,多头将会“于无声处听惊雷”,在绝境中绽放最具有光芒的爆发,果真会这样吗?笔者在午评中其实探讨的就是“多头能否被激起士气”的问题,最终结论是:从早盘的情况中还没看出来多头有真正爆发的迹象。理性的“看准再动”思路自然要找到士气的信号,倘若午后出现放量或者站上5日甚至10日线的现象,那么主板在2000-2050点区间可能形成新平台,否则没有必要在保持警惕时再心存幻想。也即整体是不乐观的,既然已经做好警惕,还有必要摇摆去幻想“奇迹降临”么?笔者认为是没必要的。

    最终奇迹也未能出现,仍以上证指数为例,其在略有上翘之后仍然面临的是老问题——量能不足,买方不能够及时跟进,那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在14:00过后产生新的跳水,至此本周主板走势也全面水落石出:是一个标准的“二次下行”形态,量能过不了7字头大关,价位过不了五日均线成了空方充足的力量保证,全周沪指跌幅达3%以上,唯一的一根阳线涨幅是0.08%,说股指从开年(2014年)以后就再没有见过艳阳高照完全不为过。而既然笔者预测的“弱化版走势”又成功上演了,那跟昨天的结论如出一辙,证明市场还是没有走出调整的泥潭(否则怎么会“要多弱有多弱”?),且没有治本良药的话一时半会难以恢复平稳,下周伴随着节日气氛的加重,我们应该继续维持谨慎,尤其着重提防三件事的产生:

    一要提防主板下跌加速。这一点笔者在之前关于“1时代”来临的博文中也有过叙述了,对于量能我们在之前解释过:大量的理财产品比高风险低收益的股市更具有吸引力,股市难以吸引场外资金进场,同时IPO的“渐入疯狂”严重打击二级市场的参与信心,使得急需“补水”的主板只能在基本面和资金面的双重打击之下继续干涸下去。五日线久攻不下怎么办?不若加速跌下去寻找真正的反弹空间,倘若多头真的采取“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我们也不要感到惊讶,因此下周我们应该做好迎接沪指“1时代”的准备。

    二要提防小板补跌成形。在昨天399006冲击历史新高失败之后,双头调整形态其实已经非常明显,正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昨天下跌近2%,今天再度下跌近2%证明了在整体环境低迷的情况下,即便小快灵的小板市场也会受到获利盘抛压的冲击。尤其我们注意一点:下周主板的动向很可能与高层是否采取措施有关,一旦高层授意安排暴力哥“底线勒马”,那么二股的颓势有望得到扭转,而此时跷跷板行情反而可能使得“八二”重回“二八”,导致八股补跌的加剧成形,因此超涨股需多加回避。

    三要提防各式业绩地雷。2013年上市公司的年报将于1月21日起披露,由于今年的春节较早,因此我们不需要等待太久(也许往年的“年味”还没过去)就将迎来年报的密集披露时段,因此下周起也将进入年报预告的最后披露时间,无论是业绩预降预亏还是之前大肆炒作的“高送转预期”没有及时兑现,对公司股价的短期打击都会十分明显(别忘了目前是弱市,弱市中缩小甚至忽略利好,放大甚至夸大利空乃是小菜一碟),最近几天主板沧州大化,小板天立环保的表现就是典型的“踩雷”所致,且前者是“愈跌愈深”,后者是平盘中突然杀下,在技术层面上并没有太多的共通之处,有的只是基本面一致的尴尬而已。都说“弱势选股应当重质”,现在连真正优质股都未必能够涨起来,连真正明星股都可能遭受补跌的困扰(如今天的德赛电池,紫光股份等),您觉得那些劣质冷门股还有什么持股的意义吗?

    从战略角度来看,指数跌破“2时代”进入“1时代”或面临的是机会,股友们可以数一数2012年以来的这两年,大盘在2000点之下的日子加起来也不超过30个交易日,如果不想重启的IPO“速度夭折”,尤其是在主板“夭折”的话,那么保持大盘在“2时代”即便苦苦挣扎都是有必要的,更何况一季度历来都是流动性相对充裕的时段,央行有进一步“微调”的空间,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即便进入“1时代”我们也没必要看做是世界末日。但别忘了,首先如果想要在“1时代”抄底,手头必须要有足够的空余筹码,其次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确立企稳,现在还是未知数,以沪指来看短期突破标志是重新回到日线M头的颈线位2070之上,很显然对于目前全息三要素颇有不足的市道来看难度还是太大了一点,所以考虑“战略机会”之前,战术提防,尤其是着重提防以上三事(或者说风险在下周延续)仍然必不可少。

mai 发表于 2014-1-12 21:50

记者 高超   市况凄惨证监会也煎熬 鼓励大企业回购释积极信号

2014/1/11 12:11:46
周五,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透露,针对部分大型上市公司股价跌破净资产的情况,证监会于1月6日召开了“上市公司回购普通股座谈会”,9家银行和6家央企参加了座谈会。与会代表表示,通过回购进行市值管理可以释放积极信号,希望进行探索和尝试。

证监会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回购进行市值管理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10日表示,部分上市公司股价破净,证监会于6日召开了上市公司回购普通股座谈会,9家银行和6家央企参加了座谈会。与会代表表示,通过回购进行市值管理可以释放积极信号,希望进行探索和尝试。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A股市场共有16股银行股挂牌交易,按周五收盘的最新股价计算,市净率低于1(“破净”)的个股有11只。其中,市净率最低(“破净”程度最严重)的前9只个股依次是交通银行(601328)、光大银行(601818)、中国银行(601988)、中信银行(601998)、北京银行(601169)、南京银行(601009)、华夏银行(600015)、浦发银行(600000)以及农业银行(601288)。

截止周五收市,上证50成份股当中,共有10只股票股价跌破净资产,上述股票包含部分银行股,剔除银行股以后,剩下的“破净”公司分别是中国建筑(601668)、中国联通(600050)、中国石化(600028)。此外,中国神华(601088)、上汽集团(600104)、保利地产(600048)、中国石油(601857)、中国北车(601299)等公司股价也很接近净资产。

证监会:3月份才能召开发审会 市场化改革不是“放任自流”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预计3月份才能重新召开发审会,原因是在审企业需要补充预披露材料和2013年年报。此外,关于奥赛康暂缓发行事宜,邓舸表示,奥赛康的公告中提到:“出于审慎考虑,经协商决定暂缓本次发行”。他说,市场需要参与主体共同呵护,对于市场关注的问题,证监会将继续关注,持续跟进。

与此同时,邓舸还呼吁发行人和主承销商要平衡投融资双方的利益。邓舸表示,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在发行过程当中要注意维护市场公平,兼顾新老股东的利益,合理设定新股和老股数量,平衡投融资双方的利益,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他说:“2013年底恢复新股发行后,有51家公司启动新股发行,为促进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守法合规,贯彻过程监管、行为监管和事后问责的精神,针对市场反映的问题,按照相关规定,近期组织证券业协会和交易所开展检查。”邓舸强调,市场化改革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应该遵守相关规定,不得提供招股书之外的发行人信息,切实做到依法披露,审慎定价,证监会将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修订商业银行信息披露规定 建立统一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范

邓舸表示,今后将修订商业银行信息披露规定,特别规定自发布之日实施,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信息披露质量。一是加强高风险领域的信息披露监管,提高披露质量。二是统一信息披露标准,加强各规定之间的衔接性。三是简化信息披露内容,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此外,证监会正在着手完善和建立统一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范。邓舸表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是当前一项紧迫工作,相关文件正在起草过程中。”

来源:投资快报

mai 发表于 2014-1-12 22:12

朱大鸣   房地产泡沫引爆点在影子银行

2014/1/11 12:12:57
(作者系知名财经评论人)

影子银行风险再度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媒体报道称,监管层第一份全面规范影子银行体系的文件,在脱去影子银行“影子”外衣的同时,可能会在2014年形成一场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风暴。市场消息称,这份被称为“国办107号文”的《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由国务院办公厅于近日印发,说明影子银行并非个别金融领域的个别现象。

影子银行风险我们躲过一劫,但我们要明白,之所以躲过一劫的主要因素并非经济形势的根本性逆转所致。房地产市场在六月上演的惊天大逆转,从本质上创造了大量的信贷,而大量的信贷意味着货币的超发,货币的超发又支撑着房价和成交量的大幅度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债务危机、影子银行危机以及经济下行的风险似乎都被化解了,或者说被转移了,但事实上,这些问题并没有真正的被化解,反而更加集中,银行一旦发生钱荒,就有恃无恐地向央行要钞票,尽管是他们因为逐利错配了宝贵的信贷资金,但“大到不能倒”的地位,以及无论实体经济如何,金融机构稳赚不赔的机制都让银行成为这场危机的撮合者。

正是鉴于这种背景,市场流传的所谓107号文可能并非空穴来风。

当下所谓的影子银行的风险说白了也就是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一位理财师指出,“信托可以说是国内最大的影子银行。通过信托绕来绕去的操作方式,大量资金流向了房地产行业、地方融资平台。”而大量的理财产品也都借助信托平台涌向了房地产市场,一位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面对当前动辄9%到10%乃至更高的信托收益率,哪怕其伪装的再好,稍有一些经济常识的人就能分析出其资金的投向——房地产之外,别无他处,目前市场上有90%的影子银行资金投向都是房地产或者与房地产相关。

影子银行资金大规模投向房地产是可能的,也是当下老百姓利用当下金融漏洞一种投资模式,问题在于,我们央行屡屡被钱荒倒逼挟持,最后迫于无奈地释放流动性,本来的意思是要对大量资金通过影子银行方式大规模催生债务泡沫和资产泡沫的警示,然而,这种警示却被当成了怂恿,所以,人们很难预料到底我们的货币还要被动超发多少才能平息这些大到不能倒的欲望。

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导火索来看,很多人将问题引向了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这一表象问题上来。真正的导火索是此前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大肆印钞放水导致资产价格暴涨,从而让越来越多的购房者买不起房,即使是勉强能够买得起房的,也并不打算真正的还债。很多人认为,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是因为投机过度,但仔细辨别,一个更加清晰的逻辑就会显现出来,那些断供者大部分是刚性需求者,存在刚性需求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相反,而是意味着风险的放大,刚性需求断供潮一旦形成,整个房地产泡沫就会一击而破。这为我们提供一个启示,中国当下是存在着大量的刚性需求者,但并不意味着这没有风险。

治理影子银行的目的很显然,就是截断当下大规模信贷之水通过或明或暗渠道介入房地产,通过杠杆效应放大债务规模和房价上涨幅度,从而将信贷资金之水部分地引向实体经济。我们或许会质疑这种功效如何,但治理总比不治理要好很多,这种好处不仅仅对于经济有好处,对于整个中国房地产市场来说,要想避免“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悲剧,有序理性的金融秩序是必不可少的。

来源:投资快报

mai 发表于 2014-1-12 22:14

尹中立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之尴尬

2014/1/11 12:12:45
(作者系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
苦等了14个月之后,投资者满怀期待IPO在新的规则下重新开闸,但迎来的确是二级市场的大跌。二级市场下跌和新股IPO有什么关系?看看这几天的市场舆论就知道了,几乎都在惊呼IPO的节奏太快了,有人干脆把当前的IPO称之为“史上最凶猛的融资潮”,还作过一番对比,下周有近20家公司要发行股票,而历史最多一周发行新股10家,玄外之音是希望监管部门把新股发行的节奏控制一下。

按理说,新的IPO制度改革倡导的是注册制,所谓注册制就是把新股发行的选择权充分交给市场。三中全会的确定的改革大方向就是要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既然如此,让监管部门控制一下新股发行的节奏是不符合改革的目标和方向的,如果监管者重新干预新股发行的节奏,则意味着我们又回到老路上去了。

从发行人角度看,尽管现在发行的节奏很快,但市场需求十分火爆,动辄超过100百的认购,而且新股定价都在40倍市盈率,所有的公司当然都想马上完成IPO,凭什么要减缓发行速度呢?

可见,当前的股票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那个存在巨大的矛盾。之所以存在如此巨大的矛盾,根本原因在于当前股票二级市场的价格严重不合理,主要表现是小盘股的价格严重偏高。对于新兴行业的所谓成长股而言,15倍左右市盈率的估值是合理的,高于30倍市盈率是不正常的,而当前创业板市场的平均估值达50多倍市盈率。当二级市场的估值高达50倍市盈率时,发行股票就如同中了彩票的大奖,发行人发行股票的愿望当然是强烈的。

那么,二级市场的价格为什么如此之高?原因很复杂,即有缘于监管者的责任,也有来自投资者的原因。监管者控制新股发行数量,导致了上市的所谓“壳价值”,有人做过估计,一个壳的价值大约为5至10亿元。假如监管者开始放开新股的上市节奏,则意味着上市公司的“壳价值”就消失了,当然意味着股价的大幅度下跌。

当二级市场的股价严重高估,新股的定价一定是不合理的。即使人为地将新股IPO的定价压低,上市后必然出现较大幅度的溢价。作为监管者现在很尴尬:如果控制新股发行的节奏,意味着新瓶装旧酒,一年多的改革没有获得成功;如果不控制,则二级市场价格将不断下跌,甚至是大幅度回归。当市场出现恐慌,一切都无从谈起了。

从博弈的力量对比看,一级市场的很多拟发行股票的公司背后都有很多“关系”,市长甚至省长亲自到中国证监会跑项目的比比皆是,监管部门很难拒绝这些“关系”,唯有让市场去决定,才能让监管者和发行者都能获得满意的结局。

来源:投资快报

mai 发表于 2014-1-12 22:15

李志林   如何看待中国股市的 “礼崩乐坏”

2014/1/11 12:12:36
随着IPO倾盆暴雨式的重启,市场的供大于求的局面进一步恶化,20多年来的中国股市固化运行格局已被彻底打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剧烈的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用孔子的话来说,叫做“礼崩乐坏”。

大盘蓝筹股从“有罕见投资价值”变成 “重灾区”

记得一年多以前,在前证监会主席的主导下,证监会和证券业协会以银行股的超低估值为由,喋喋不休地鼓吹“大盘蓝筹股有罕见投资价值”,将大批的中小投资者引向大盘股中“举杠铃”。如今,在大盘股的连续暴跌中,这些都成了市场的笑柄和中小投资者痛苦的记忆。究其原因——

第一,由于新政府不再唯GDP,主动降低GDP,坚定不移地调结构促转型,加大力度扼制高污染企业,从而对周期性产业的大盘股的成长性构成了重大打击。

第二,20.7万亿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以及30多万亿的影子银行的巨额理财产品的资金池所蕴含着巨额坏账的风险,使仅以表内资产状况所统计的大盘蓝筹股的超低估值,变得极不靠谱。

第三,今年,周期性大盘股将利用优先股方式巨量再融资,以维持生存,从而引起了广大投资者的强烈反感和厌恶。

第四,拥有大盘股的市值不能申购创业板和中小板新股,也迫使广大投资者抛弃大盘股。

第五,大盘股没有高送转的可能,使被套者解套无望。虽然有些大盘股每年的分红超过银行的利息,但却是名存实亡,刚分得了红利,股价就发生了暴跌。例如,工商银行4.20元分红0.20元,但股价跌倒了3.50元,严重挫伤了中长线投资者。

如今,在新股密集发行之际,大盘蓝筹股顿时成了市场割肉换股的“重灾区”。

深强沪弱成定势

疯狂发新股,“保护”成空话。

没想到,重启IPO竟然是以9个交易日发行50只新股的倾盆大雨、股市暴跌、极不人道的方式进行!

更没想到,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三高”发行顽疾依然没有解决,还会有67倍市盈率、73元的高价发行的情况出现!

奥赛康发行8亿,控股股东存量减持竟然32亿,并且抽走的钱不归上市公司而归个人,这哪里是发股票?简直是穷凶极恶抢钞票。这便是高价发行的本质原因所在。这就是为什么管理层不愿限制新股的“一股独大”、新股发行时不搞优先股的原因——为利益集团服务!存量发行成了大非提前高价减持的方便通道,只能是造成投资者对新股更大的恐惧和市场一再暴跌,为了区区几百亿的新股发行,不惜牺牲20000亿市值和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使管理层一再宣称的“特别要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成了空话和笑柄!

奥赛康发行被叫停,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的解释是“新老股发行配比不合理。”这是明显的搪塞奥赛康上市公告里明明说:“存量发行5000万老股是通过证监会批准”要不是周四周五市场的再度暴跌,其发行早就蒙混过关了。

管理层真该反思一下,存量发行有何必要?如果此风不杀,就会有更多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以几倍于募集资金的数量,以超高价来提前套现“大非”,让大非三年不减持成为摆设,就没有动力去兢兢业业搞好上市公司了,因为套现的钱足以再造几个新上市公司。难道这就是停发新股一年零三个月中,管理层所酝酿的改革新政吗?

首批两只新股申购,只冻结了资金1200多亿,比以往1.1万亿、6000亿、3000亿,明显减少,表明现6000亿存量保证金中,能用来申购新股的资金越来越少,很少有场外新增资金为了申购新股而在二级市场买股票,主要是靠老股民抛沪股买深股、抛老股申购新股。据说,今年新股要发行2500亿,不知市场资金在哪里?只能靠老股的不断下跌和市值的不断缩水,来换取新股的发行,中小投资者将更加遭殃。

下周28新股连发,上证指数不跌破2000点才怪!管理层与其维稳,不如真正解决股市供求严重失衡的问题!

面对大扩容市道,我认为,也许唯有外延式成长性的资产重组股,即上海国资改革概念股,才能获取超额收益。我深信,买国资改革概念股,收益将大大超过博彩式的申购新股!

来源:投资快报

mai 发表于 2014-1-12 22:17

投资快报   话题

2014/1/11 12:12:23
@广东电台财经广播:
焦点:状况百出?IPO重启后,创纪录发行频率搅动市场的效应还未消散,这边厢证监会紧急叫停奥赛康IPO,成为新股发行破天荒第一例,且新上企业状况百出,使市场对于新股质量产生质疑,会否进一步冲击投资信心?就目前市场重心在哪才能企稳?

粉丝金句

怪侠9527:某些砖家和管理层说过发新股不一定是坏事,但昨天这样的局面大家清析可见。砖家和管理层的话不信的。

徒深坡:
参与打新和炒新的没有资格评论!尽管a股跌无止境,还是钱多人傻,踊跃挨宰。一边骂ipo疯狂,一边不管多贵也和抢狗屎一样抢,造成新股供不应求的假象。

Jam_璋:
股票市场在玩萝卜蹲游戏,大盘跌大盘跌,大盘跌完中小跌,中小跌中小跌,中小跌完创业跌.....

mai 发表于 2014-1-12 22:20

创业板很难启动一轮新行情

2014/1/11 12:23:04
主持人 尹星
创业板假装兴奋

主持人:股一直发,气氛不算融洽,中国股市最传统的供求对决,再度呈现,小股民自然是悲剧里永恒的主角。本期话题自然从IPO开始,先请小泛,新股来了,创业板很兴奋,主板很沮丧。

泛舟:创业板还不是给保险忽悠的,不过大伙想想58倍的市盈率,这保险资金会大举介入么?我认为,主要还是以认购新股为主,这样可以多一个稳定的投资渠道,也为顺利发出新股多一份保障,对他们来说就是双赢。但是如果你把这消息当做创业板新一轮攻势的开始,或者认为保险会在这里接下你们手中的高估值公司,那就太天真了。

主持人:很傻很天真,所以会赔钱,像你这么老谋深算就很难折。这创业板确定就起不了一轮新行情?

泛舟:我就当夸我了。我觉得创业板很难在此启动一轮行情。首先估值高。创业板指数成份股的估值都高的惊人,向上的空间纯靠傻堆钱,和估值无关,所以涨得虚。其次,钱相对少。主板都是传统行业加多年的套牢盘构成的,业绩再好,没钱也形不成合力,很难去推动股价,市场上玩得转的游资只能选择中小市值公司,这里包括了中小板和创业板。但这样的游资有几个?资金能有多大?这些数量和发动行情比起来,真是杯水车薪,所以大伙才会看到现在这番,个股活跃度不减,指数却宽幅震荡甚至单边下跌的场景。再者,技术上大伙一看就又明白了,本周周线震荡幅度过大,同时双杀有半个形态已经完成,而且是两个重叠双杀。这么看,你还会觉得该指数在这里会有一轮行情?当然通过客观的分析得出有行情,和你图方便一厢情愿认为有行情是两码事,后者表明你已经被市场所左右,无法理性的做出判断。只是一味逃避不愿意面对账户。这又何苦呢?不如直接砍了,从此退出,乘着理财产品收益还凑合的时期,多买点,股市很危险。

主持人:前不久还夸你,去年一年主要都在给大伙打气,马上又本性毕露,三句话改不了教育人的臭毛病。跌成这样大伙都不好受,看看什么时候股市能给大伙带来点希望?

泛舟:你就是要我说啥时候指数会涨咯?行,你说啥就是啥。这指数么,跌我觉得是好事,越盘越不容易见底,下周一沪指跌个30点,周二50点,周三40点,我告诉大家这就见底了,见底还不容易?急跌就见底。阴跌就不好说了,其中的客观原因,我也不在这里展开说,反正接下去我认为啥时候见底了,我就会大吼一声的,就像13年6月25日中午我吼了一声一样。见底容易。就怕见底后一个轮回,大伙还是不赚钱,指数见不见底,不是你赚不赚钱的根本因素,投资者你们还没明白?股市涨跌每年都会出现,板块上的大级别行情,类似自贸、金改、军工、3D打印、机器人等等这样的热点,每年也会有至少一两个,你能不能发现,并且从中分一杯羹,最后全身而退,才是关键所在。做不到这些就别炒股,先练模拟盘,能做到,再拿小钱来实盘,一步步的踏踏实实,不能跳跃,否则就是一个字,“赔”。

主持人:行,又教育了。我等你市场见底出来吼,大伙放心,每年都有行情,关键是你自己准备好了没。

泛舟:你也不教育人?哈哈!废话不多说了,下周沪指继续往箱底走,越急越容易见底,创业板难起一轮行情,板块热点缺乏持续性,只有不断走强的个别公司,市场环境就是这么的残酷,想生存,现在大众只能装死,想玩好这个游戏,就继续小仓位练习呗!

成长性品种才能穿越调整市道

主持人:跌跌不休,市场又要猜底了。

骄阳:底部永远是个区域,非要定位某个点位的话就太肤浅了,1950-2000点一线很可能是个底部区域,但是要明白一个问题,即使真是底部区域,怎么样找寻抄底的方法和机会的所在,才能够使得操作变得更有意义。

主持人:哦?

骄阳:首先要理解,指数在下跌过程中,往往都是空头占据优势的,这种状况下操作很难,只有改变这种不利的状况,才能够为做多迎来机会,改变的方式有几种,一、快速连续杀跌,使得市场背离明显引发短期空头的退避和多头的回补。二、确立一根扭转10日周期的放量长阳线,以使得10日周期内的大多数投资者解套,造成多头信心的增强和空头的迷惑,这个时候往往会有较好的短线操作机会。三、彻底等待趋势真正的扭转,当然你要有足够耐心。其他时候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还是观望的好。

其次是个股,其实我们都明白,这次下跌是由于IPO和钱荒和整体基本面情况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想要获利,必须从这些角度去思考,都考虑进去才行。

主持人:我脑容量不足,听你说吧。

骄阳:你想呀,IPO必须得发行吧,而且大多数人都在想,经济结构转型也好,第一批IPO个股的质量也好,目前市场对题材操作的热度也好都使得市场资金瞄准了这些品种,那么就等于说,这批新股的发行价格预期上是安全的,上涨空间预期上也是良好的,从这点出发,我们只要找寻因IPO而产生机会预期的个股就好了。

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中小板创业板中的高成长且市盈率和新股差不多的小盘类品种,或许会有很高的安全性和良好的攻击性。比如目前发行的的市盈率最低24倍,整体高于30倍,那么,若中小板创业板中有些品种盘子小,只有几千万,市盈率只有30倍左右,又符合高增长,那这样的品种不就是相当于新股一样的良好标的嘛。新股你即使再积极的申购,能中几个签?所以关注这种另类“新股”的价值就凸现出来了。

主持人:这可不容易啊,有些个股10倍市盈率还不涨呢?

骄阳:你说到点子上了,但没看到点子上。要是一直都没涨过,很大程度上是带有不确定性的预期,也许今年它市盈率10倍,明年业绩下滑可能就变成了20倍,那你怎么要求它有好的机会?反而是那些涨过的,才有机会。只有涨过了,才说明得到了资金的挖掘和关注,才有良好的成长预期。还有就是结合盘子和价格,那么几千万流通盘的真正成长类个股,怎么可能价格很低,你至少得在15元-35元之间去寻找。价格略高不要紧,价格略高才符合市场的高预期,比如价格30元你觉得高,但要是几年业绩能达到1元左右,那是不是只有30倍市盈率,若公司每年保持30-40%的增长速度,那么是不是30元也是低估,涨到40-50都正常?所以炒股说到底还是注重稳定性成长性,尤其是在这种调整的大世道里,你买垃圾股,不涨,你买传统行业没预期不涨,只有成长性品种才能穿越调整市道。

来源:投资快报
页: 1185 1186 1187 1188 1189 1190 1191 1192 1193 1194 [1195] 1196 1197 1198 1199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查看完整版本: 弹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