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
发表于 2013-12-31 13:00
皮海洲 中小投资者投票 的价值需要得以体现
2013/12/31 1:14:32
12月27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新国九条”),就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问题从九个方面作出顶层设计。其中的第四条专门谈到“健全中小投资者投票机制”问题,不仅要完善中小投资者投票等机制,而且还要建立中小投资者单独计票机制,要保障中小投资者依法行使权利。
中小投资者的投票权问题确实是中国股市需要正视的一个问题。由于A股上市公司在股权结构设置方面的“一股独大”,中小投资者基本上是没有话语权的,中小投资者即便参与投票,那也只是一个陪衬而已,对最终的投票结果无关痛痒。所以,在更多的时候,中小投资者都是“用脚投票”,放弃参与对上市公司有关事项的表决。
“新国九条”重新把中小投资者投票权问题提了出来,从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角度来说,这是很有必要的。引导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全面采用网络投票方式,对中小投资者表决单独计票,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限制或者阻挠中小投资者行使合法权利,不得损害公司和中小投资者的权益。这些措施确实有利于中小投资者来行使投票权。但问题是,这种投票权的价值需要得到体现,如果中小投资者投票的结果,最终不过仍然只是一种陪衬的话,那么参不参与投票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毕竟目前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问题总体上并没有得到解决。
而且现阶段妨碍中小投资者投票还有一个很不利的因素就是没有了原来的“分类表决”。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对于一些重大事项可以通过分类表决来体现流通股股东的意愿,但随着股权分置时代的结束,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持股也都变成了可流通股,其持股性质与中小投资者是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分类表决自然就失去了意义。而如果是采取大股东回避表决的做法,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通过对公司主要股东及机构投资者进行公关,同样可以左右最终的表决结果,中小投资者的话语权同样难以体现。
这一次“新国九条”提出的“建立中小投资者单独计票机制”很有创意。不过,如果建立中小投资者单独计票机制的目的,只是为了“单独计票结果应当及时公开披露,并报送证券监管部门”的话,那么这个单独计票机制的作用就不大,除非赋予这个“中小投资者单独计票机制”以“分类表决”的权限,即可以通过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投票来赞成或否决上市公司的决策。否则,“建立中小投资者单独计票机制”就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当然,要发挥“中小投资者单独计票机制”的作用,这就要求有更多的中小投资者参与到投票中来。比如,参与表决的中小投资者累计持股要达到一定的比例限制,这种单独计票机制才能发挥作用。而凡是没有在“中小投资者单独计票机制”中获得通过的重大决议,都应该搁浅下来。如此一来,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就会积极支持、发动甚至拉笼中小投资者参与股东大会的投票了,而不是对中小股东参与投票百般刁难。因此,要不要赋予“中小投资者单独计票机制”类似于分类表决的功能,这一点至关重要。
来源:投资快报
mai
发表于 2013-12-31 13:04
投资快报 话题
2013/12/31 1:14:21
@广东电台财经广播:
焦点:国九条。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即所谓“新国九条”,中小投资者保护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进一步市场化、监管后移、细化赔偿责任等等密织中小股东保护网。您如何分析和展望?
粉丝金句
徒深坡:
国九条,出左总比唔出好。市场已经成熟,唔会因为一篇文章就打鸡血。两边市场成交量差距大个人认为系场内存量资金大搬家,没有场外资金的流入,能维持现在的盘面已经不容易了。要说静,静得过05年?
云风飞杨-1:
04年的“国九条”也是被刻意夸大,忽悠没经历过的人!事实上“国九条”后04年到05年中是一个超级大熊市,绝大部分股票的股价最后跌了50%~60%,而且根本就没什么反弹,就是一路没量阴跌。
开心常有995:
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利益链条硬如钻石。割禾青卖了大升热电股,八成仓任凭风吹雨打。
mai
发表于 2013-12-31 13:25
陈少川 站稳2084点图反击 蓄势蓄量稳定发力
2013/12/31 1:23:21
麦论解盘
2013年剩下最后一个交易日,周二的盘势要如何作收?市场有什么期待?一整年的走势到了最后总结时刻,如果必须等到最后一天才总结,估计这一年的收成也难有期待。最后一天不应该是收成结算,是对来年的准备,尤其是总结过去一年的经历,修正后重新再出发才可以展望明年的再耕耘与收获。今年好坏结果已经定型,就让它轻轻的滑过,不要留恋,展望明年更好把握,创造更多收益。
不必在意周二涨跌 转折关键还看周末
跨年、月、周的收盘对市场来说存在非常大影响,必须回到月K线看最后的收盘结果,及推演周线的收盘。周一收盘点位其实也可以不必在意,时间转折关键是在1月3日,这一天更为重要,因为跨年收周线对多方来说别俱意义,通常也是反击拉高中一次很重要的改变。周一最后小跌作收,显示市场还存在很多疑虑与不稳定,有待化解。
去年收官2269点,仅剩这一天已经不可能回到这个点,今年收黑已经笃定,不必为这个点位的争夺费心,应该要针对年K线进行推演,观察该有的机会与变化,才可以掌握来年的优势。即使今年无法站上2269点,在明年这个点位可以轻易突破越过,可以轻易的维持一定的优势,向上突破更高点可以期待,以年K线来说回到09年的收盘3277点有其条件,今年无法成功突破,明年一样有机会。
08年年度收官1820点是否成为相对低点?是否会再度跌破?这个看法还存在分歧。到底06年为何强势拉高?07年为何再涨?08年又为何如此下跌?放在长期格局里头观察,感受到近五年来的修复,的确有明显的买盘投入才形成如此优势形态,经过五年时间考验,多方可以更稳定的形成支撑后进入横向扩底的反击呢?这才是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
长期有效换手锁定 量价共振完整出击
盘势的演变有其延续效果,其中筹码锁定的效果最为明显,延续性会更强,是分析中很重要的依据,有几个时间段落必须注意,如下:
一、 12年12月5日发动大量推升产生的效应,那一段延伸的涨势直接关联到9月6日,累积有效换手比率达到100%;
二、 从9月9日后形成的再换手,到12月10日完成38.2%的累积后,接下来会因为市场筹码的渐渐稀少、沉淀、归属而稳定,一般状况下当完成138%的换手后就会稳定修整直到发动,在这之前也可以持续累积,逐步往150%靠近,通常越接近这个水平就越有随时发动的动向,也是一次很好的论证与证明;
三、 如何解读长达一年多以来的筹码有效换手锁定?到底是那一个参与群体介入的关系?这部份不容易说明,可以视为政策的投入,也可以是机构法人,或是外资等等,最重要在于筹码锁定效果的发挥,目前就等时间周期酝酿完成后的发力,累积完成达到145%的筹码换手,已经进入有效的换手锁定阶段,随时会有大的突破,本周五将是一次宣示的开始,务必注意“共振”时机的发生。
依据上述三个量潮锁定筹码的观点论述是麦氏理论应用中的精华,多留意类似状况的发展与变化,研究成交量的锁定效果比价格波动更具有完整与稳定意义,对操作更有助益。
双保险指标俱优势 有利修整酝酿助涨
“麦氏理论”建议操作法设定双保险指标的应用,观察如下:
1、2084点横向至今7天,具有稳定的作用,使到20KD指标在低位构成初步背离,可惜在20°以下,还有待进一步交叉后站稳20°上方确认,周二稍微小涨就可以稳定在10日均线上方,如此可以促使指标助涨的反击;
2、MACD负乖离缩小表示下杀动作逐渐减少影响,持续7天的修整后,还需要最后的三天确认,即周五以前只要稳定就有反击的动作出现,随时留意这个变化的倾向。
上证指数的演变如此,沪深300指数也类似,中小板还在修整中,反倒是创业板指数拉高上涨走在前端,有点特殊,意图采取小指数带动整体反击上涨的可能性其实不高,势必要回到大盘权重股积极回应才有较强的反击动作,否则小指数的上涨也只是镜花水月,务虚的操作不俱代表性,最后关键时刻还是要看整体盘势的动向。
作者简介:
作者本名陈少川,笔名麦克,匿名笑笑人生,祖籍广东省潮安县,1960年生于马来西亚,80年赴台求学,83年毕业,87年开始接触期货,于89年转战台湾股票市场,视证券投资行业当成终身事业,专研至今超过25年。
来源:投资快报
mai
发表于 2013-12-31 13:31
12月31日评级精选
2013/12/30 15:59:10
股票代码股票名称推荐机构机构评级目标位摘要
002637赞宇科技兴业证券增持——表面活性剂底部回暖,检测业务前景看佳
300285国瓷新材招商证券强烈推荐——电话会议交流纪要
002648卫星石化兴业证券增持——SAP品质稳定性达到预期目标
002557洽洽食品广发证券买入——短期看业绩修复,中长期看新品推广+并购
002589瑞康医药光大证券买入——渠道为王,打造区域平台型公司
002344海宁皮城长城证券推荐——签约郑州项目,打造商贸旅游城市综合体
600571信雅达兴业证券增持——环保结束拖累 金融加密步入景气
600109国金证券安信证券买入——领航转型
300126锐奇股份招商证券强烈推荐——业绩触底回升 成长对标TTI
600728佳都新太宏源证券买入——中标智慧广州视频监控系统最大单
mai
发表于 2014-1-2 14:41
图锐 抬头行情为何再遭冷遇
(2014-01-02 11:59:18
在2013年倒数第二个交易周,主板市场出现几乎光头光脚长周阴的情况下,最后一周即便不能够达成周阳希望,也有着非常明确的企稳要求,因为纵观历史,即便是处于下降通道中,这种两连周阴尤其是短阴接长阴之后也几乎必定有反抽出现。观察几个重要周期,2012年1月6日一周(低点2132)到2012年6月29日一周(低点2188)历时25周,2012年10月7日一周(低点1949)到2013年6月14日一周(低点2126)历时27周,而2013年6月28日一周(低点1849)到2013年12月20日一周(低点2082)历时则是26周,低点为2188的一周刺破了M头的颈线低位2242形成破位,低点为2126的一周刺破了M头的颈线低位2161后形成破位,2013年倒数第二个交易周虽然未击破前重要低点2078,但最后一周已经打到2068,证明这里破位的可能性极大,但前两次的破位阴全部都带有下影针而倒数第二周没有,这也证明了最后一周止跌的必然性。
结果虽然直到上周四行情还显得十分阴沉,周五的“阴并阳”则拉开了绝地反击的序幕,这看似是多头在迫不得已时出手了,实际上笔者在之前的博文中已经叙述过多次,在超预期连跌之后空头本身早已是强弩之末,在周阳成为明确任务,AH溢价指数又久低不上的情况下,此时产生报复性上攻是没有任何悬念的,或者我们应该这样说:即便是上周五没有可观的反弹,这种反弹也会在2013年的最后两天,即“跨年周”(我们视为2014年的第一周)出现,事实上这种反弹延续到了本周二,主板间隔一日的中阳线包夹着小阴,形成一个“阳包阴”组合形态,并且还成功站在了短期均线之上。我们可以认为“翘尾走势”是成功运行了,只不过这种翘尾一来未改变主板晚节不保的窘态(沪指全年下跌6.75%,打破了“一月阴阳定全年阴阳”的惯例,对比美三大股指涨幅最低的道琼斯工业指数全年上扬23.79%,确实让人有些汗颜,据说全球主要股市中,也只有巴西和土耳其的市场比上海方面表现更差了),二来是在“久唤反弹不来”的情况下姗姗来迟,甚至有些作态的局限性工程,显然不可能让人高兴到哪里去。
翘尾走势有了,那新年新气象的“抬头行情”有可能出现吗?股指所面临的情形并非是一帆风顺的,首先元旦前夕证监会又加班加点一口气核发11家公司IPO批文,这对于当前流动性“稍有缓解”(毕竟年关已过,但考虑到一点即今年春节较早,所以一月的资金流动实际上仍然会相对清淡)但远未在股市中体现出来的资金面而言不算好现象,刚刚过去的12月25日网易理财添金计划开售,80分钟内5亿限额宣告售罄,刷新了基金销售新纪录,原因在于购买的用户除基金收益外,再额外获赠5%补贴,连补3个月。补贴期间,收益(年化收益率)有望突破10%。这次添金计划热销,表现出网民对高收益理财产品的渴求。相比于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的火爆,股市自惭形秽,面对如此高的“绝对收益”,作为“风险市场”的股市拿什么吸引力来抗衡?如果无法吸引资金进入股市,那么市场想要持续“抬头”只能是幻想中的事情。
其次,随着进入新月份,上一个月的经济数据也陆续出炉,1月2日官方公布的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自2013年6月以来首度出现回落。12个分项指数中,除购进价格指数略微上升以外,其余各指数均有所回落。另外一方面12月汇丰制造业PMI终值50.5,和初值保持一致。细分数据显示新出口订单跌至四个月来低位。很明显,最近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在去年最后几个月的增势有所回落。而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尤其是主板市场,在7月以来伴随着PMI的探底回升以及IPO的强烈环境需求,曾经出现了显著的波段上扬行情,但如今支持股市再度走好的基本面已经再度“有转弱迹象”,资金面又不支持,这就等于是“无米之炊”再加上“无钱买米”,因此尽管有所谓的新“国九条”新鲜问世,但国九条所遵守的最大准则是“监管部门不应代替、也不可能代替市场进行价值判断”,换而言之就是,再健康的市场面对基本面的下行,也不可能光靠一股亢奋劲顶着。
有如此多直面现实的压力,尽管早盘沪指还能守在2100点整数关的上方,但我们注意到全天都在本周二阳线上影线的下方运行,别说创新高了,就连周二收盘点位2115点都没碰到,这比起本周一的“高开”阴线,其气势又差了一截,也就意味着在“翘尾”让人尴尬难以太高兴以后,“抬头”走势又是如同春节晚会上巩汉林所说的“抬头碰钉子”,再度遭到冷遇了(简言之:压力造成冷遇),这种冷淡是多重方面的,比如成交金额依然非常低迷,而多空双方在此处的纠结似乎又回到了11月下旬到12月初的局面,使得指数的振幅也相对狭窄,几乎没有什么波动机会可言,可对于市场全景而言,主板的“冷遇”就能够决定一切吗?答案绝对是否定的,话不在多,点到就灵,笔者在年前最后一篇博文《把握年终走势的获利关键》中反复强调:把握年终走势的获利关键,应该就是牢牢抓住两小板这根主线“不放手”。即便主板让人“不太高兴”,但我们如果转换焦点,其实还是可以高兴得起来的。就拿早盘来说,尽管沪综跌0.44%,深成跌0.31%,但中小板综指不是涨0.93%,创业板指数不是涨1.50%么?
在去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主板发力阳并阴,而小板相对疲弱,走出探底回升之后,有人说伴随IPO压力的显现,小板的精彩即将完结,动力已经难以为继了,但今天的走势已经告诉我们,IPO固然会对小板产生“新陈代谢”的冲击,但在充分消化过后朝阳行业还是比夕阳产业更容易获得追捧,IPO也的确会产生资金的分流效应,但在流动性整体缺失的情况下品种还是“以小为美”,更不用说市值配售所带来的深市个股吸引力,事实上,从12月6日“搅局”后暂时跌破1200点创出最低点为算起,创业板已悄然走出了一波缓慢上升通道式的行情,中小板虽然表现稍弱一些,但考虑到之前跌幅也小,所以总体看是不相上下的,而这一切都和主板的举步维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主板个股也并非不能够走强,如收购大股东资产的包钢股份,节能龙头阳光照明等等,但这些个股对于主板的权重而言都过小,甚至根本就没有占据比例,如何能够撬动整体行情?因此面对如今的这个“分化市场”,我们如果只被主板的“抬头遇冷”所影响,变得对大盘整体都不抱有信心,那就等于是因为一颗歪树而错过整片森林了,正确的做法依然是精选个股,把握业绩和送转浪形成的局部热点,在它们的带动下我们完全可以忽略主板面临的压力和尴尬。
lidazhide
发表于 2014-1-2 15:33
现年快乐,祝顺康安发
mai
发表于 2014-1-3 10:51
现年快乐,祝顺康安发
lidazhide 发表于 2014-1-2 15:33 http://y2.cn/images/common/back.gif
{:1_97:} :han:
mai
发表于 2014-1-3 13:00
图锐 二次下行已无太多悬念
(2014-01-03 11:46:43)
2014年A股的第一个交易日看似延续了12月(尤其是月度中后半段)的冷冷清清和乏善可陈,但正所谓“窥一管而知全豹”,这短短一天的交易其实暗含深意,其中体现出的许多特征或许都会贯穿整月甚至是上半年(由于去年“一月阴阳定全年阴阳”的规律失效,如此看起来全年的时段确实有些太长,所以现在暂不因为年初的特征对全年进行推断)。而在笔者看来,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其实我们已经在昨天甚至去年底的博文中屡屡提及到了,它们分别是:
1.压力。在市场屡屡下跌的12月中期,笔者反复指出“反抽走势随时可能到来(对应策略就是在恐慌中做好抄短底做波段的准备)”,“抗跌信号已在不经意之间显现”,这种说法被部分不明就里或者别有用心的认为是替多头帮腔,甚至是一种死多愚多的行为,甚至还有“好心人”(笔者不知这种好心是真是假)“提醒”我说:“轻言反弹会给我带来名誉和经济上的双重损失”,殊不知笔者所言的反弹仅仅是“反抽”而已,且真的就在12月的尾巴出来到了(翘尾行情)。更不用说如果我们选股得当的话,创业板方面除了月初颠簸之外的稳升走势根本不会使我们经济上有所损失,反会得益(这点在第二个关键词中还会提及)。
下跌中笔者“看反抽”是死多么?不是,只是趋势物极必反的必然而已,那么既然之前我们从理性出发,把握了翘尾行情,现在依然还应该秉承“理性”,承认这个“翘尾行情”只是修复过度受伤的短期指标而已,其并不能够对“抬头见喜”带来任何促进或者确认。昨天《抬头行情为何再遭冷遇》一文中,笔者已经从基本面(PMI)和资金面(IPO)双管齐下分析了市场(主要是主板市场)所面临的压力,并且得出了结论:再健康的市场面对基本面的下行,也不可能光靠一股亢奋劲顶着,所以“压力造成冷遇”。2日央行继续在公开市场暂停开展逆回购,由此令本周实现资金净回笼290亿,为三周来首度实现资金净回笼。我们注意到,本周净回笼资金全部是上周7天逆回购的投放资金,月末最后一周央行公开市场零操作,也显示央行认为随着财政存款的投放,已无投放逆回购的必要性。至于这样一种再次“似平衡实紧缩”的操作会不会对资金面带来新的恶性影响,又或是会否与基本面(尤其是企业的生存境遇)产生新的恶性循环,笔者只能但愿之前的某些“悲观预计”是央行考虑到过的内容,并且永远不会成真吧。
2.分化。这一点笔者在《抗跌信号已在不经意间显现》和《把握年终走势的获利关键》中也有连续的提及,一句话就是:主板早已不能代表市场的一切,尤其是不能代表我们“获利”的一切。在上月月初IPO风波过去之后,八二走势彻底回归主流,要想在这个市场充分获利,被上证指数(说白了就是上证50,就是几只强周期股,几只大权重股)牵着鼻子走,只能是“死路一条”。正如福明先生所说,如今的行情分化已经体现在了各个角落(等于是笔者之前博文的再细化),最简单的一条自然是创业板>中小板>深成指>沪综指>沪50这个基本循环(按强弱排序),周四有30只股票涨停,而涨停股票,主要集中在创业板和中小板板,占比高达六分之五。中小板阳线突破60日均线,中小板和创业板指都收复了所有均线的压力,多头占优,主板仅收复5日和10日均线,空头仍占据优势。今天早盘沪指再度低开低走,破位栽倒,放眼望去主板一片荒芜景色,相反中小板综指(399101)只跌0.1%左右(依然收出阳十字星),创业板指更是一度涨幅超过1%,收出五连阳“岁末年初承上启下”几成定局,这样的强弱还不能让我们有所觉悟的话,那只能说您真的不能适应这个市场。
除此之外,福明先生还提到创业板的内部分化,即创业板(成)指(399006)收盘1333点,12月2日IPO开闸的缺口上沿1335还剩下2个点,而创业板综指(399102)收盘1273点,已经完全回补了12月2日的缺口上沿1261点,接下来,将开始进攻历史最高点1392点。说明近期创业板中的成份股涨升动力,不如非成份股,当然今天早盘乐视网,蓝色光标,掌趣科技,香雪制药等集体发力,创业板前十大权重中仅有乐普医疗跌幅稍大(也不到2%),399006又强于399102,不过整体看这批个股再创历史新高的可能性不大,小板行情主要还是围绕着“补涨”和“送转”双主线展开。即便是“送转”本身,也有强于预期变凤凰和弱于预期现原形的区别,如周四安科瑞继续涨停,而量子高科却直接跌停,典型的“冰火两重天”。今天同样是公告10转10,鲁丰股份一字封停,而南方轴承则则高开低走大跌,这和预期无关,而是和前期表现有关,就一则疯狂抢进一则利好出尽了。我们还要注意到,随着年终报表的出炉,部分公司“持股套现”的收益开始慢慢显现出来,如前日福日电子公告减持华映科技获利超2亿元;福建水泥出售兴业银行获利8781万元并直接宣称“对2013年全年业绩将产生积极影响,预计全年公司将实现盈利”,这种踏在别人身上攀登的感觉到底是什么滋味,或许也只能从“分化”中找到答案。
两大关键词已经耗费了四大段的内容来再次铺陈阐述,所要告诉大家的无非就是短走势中体现出的长特性,卖萌的说法就是:1314(一生一世)的特性。而我们把握住了这些特性,也就可以充分适应,甚至是“提前预判”到接下来走势的发生。就拿周五来说,周末效应下大盘会怎么走?一般情况下我们能够想到的自然是“无精打采”,又逢压力则“雪上加霜”,所以早盘市场再度坚定走弱完全不让人意外,注意到昨夜欧美股指也承压回跌,而受此影响恒生指数早盘大跌近400点,国企指数更是重挫2%以上,失守年线靠近半年线的支撑,在这种情况下A股蓝筹的表现和港股其实风向是相近的,这种“你刺激我,我影响你”(当然都是负面的)现象不消除,则屡走屡弱还将继续,也就形成了笔者标题中所说的这番话:二次下行已无太多悬念,这个“二次”,自然是相对于12月的“一次”连跌(九阴真经)而言的。
不可能真的持续1314(一生一世),也未必能够继续到农历马年,“已无悬念”的意思主要针对于当下,即(主板)市场的走弱特性基本成为定局,那么悬念在哪里?说白了就是上周低点2068会否在被击穿,甚至2050点→2000点的位置是否能够保住的问题,通过昨天博文开头对周线走势的分析,我们认为M头走势若击破中间的颈线低点,后续又没有强力扭转(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快速翻成W底的话,则破位将接连不断,所以或许破2068也不是太有悬念,至于2000点保不保得住,就看高层是否出动国家队暴力哥去“悬崖勒马”,守住如今IPO重启这来之不易的成果了。否则跌到1900点附近,这IPO重启了又有何意义呢?尤其是主板的陕西煤业等大块头而言更是遇冷无疑问(即便申购到也是基本破发)。由此面对这种基本板上钉钉的下探格局,如果您还是觉得拿不定主意选股,出手,则继续保持不动安然“冬眠”为宜,只不过在主板继续走弱无悬念的同时,小板连续走强,分化愈来愈加剧恐怕也是“不争的事实”,想要让赚钱的“悬念”降到最低,确实建议您在小快灵优的品种中多下些工夫。
mai
发表于 2014-1-4 16:24
美联储通讯社:伯南克临别赠言的5大看点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当地时间周五(1月3日)发表了可能是其任内的最后一次讲话。随后,拥有“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资深记者Jon Hilsenrath总结了伯南克“临别赠言”的5大看点:
1.美联储将使用新的政策目标
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美联储以联邦基金利率这一短期利率为政策目标。但自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化令银行系统的联邦准备金规模大增,使得短期利率变得更难以控制。
若美联储今后希望收紧信贷,则可能要将目标利率换做其他利率;如向银行支付准备金利息的利率,在信用市场交易证券的利率——所谓回购利率。
2. 美国经济增长前景趋好
伯南克认为,过去4年影响经济增长的负面因素现在有所减弱,预计美国经济增长可能回升。“今后几个季度,房产市场回暖、财政限制减少以及持续货币宽松将使美国经济增长受益。”
3. 生产力疲软对美国经济长期增长预期的影响
过去7年的5年中,美国劳动者生产力的增长率不足2%。而在7年之前,该数据增长率长期超过3%。伯南克认为,这或许是金融危机的恶果。比如信贷吃紧遏制了创新和提高生产力的投资。也可能只是销售增长放缓导致企业减少密集使用资本和劳动力。甚至可能是,生产力增长数据体现了与经济衰退无关的长期趋势。
Hilsenrath认为,与生产力迅速增加的经济体相比,生产力下滑的经济体更容易通胀上升,经济快速增长的能力更弱,预算产生的限制影响也更大。如何解答这一问题对耶伦(Janet Yellen)来说十分重要。
4. 美国国会及白宫应负起促增长责任
伯南克重申,联邦政府的税收与支出政策过去几年限制性太强,已经抑制了经济复苏。“复苏期内,政府用工、投资均在减少,税收则在增加。长期的财政持续性固然是重要的目标,但近期过度紧缩的财政政策可能适得其反。最重要的是,财政与货币政策背道而驰,若完全以财政政策为导向,复苏势头会比现在更弱。”
5. 美联储将增强银行业监管
伯南克制定了美联储推出新规的日程,以避免今后出现金融恐慌。这些规定包括,随着经济进一步扩张,对银行的资本要求限制会更多,按揭贷款的贷款与价值比要求更高。“比如新的巴塞尔III监管资本框架包括反周期性资本缓冲,它可能有助于在刺激信贷增长时让金融界内部增强恢复力。”
mai
发表于 2014-1-4 16:29
桂浩明:以股代息新尝试还需利税政策扶持
在沪深股市,以股代息是个新事物。很多投资人还是在这次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有关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文件中才第一次听说的。不过,看这些天来各方的反映,普遍认为这一政策如得到有效落实,不但丰富了现有的上市公司利润分配方式,也能在更大程度上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股利分配需求,对积弱太久的沪深股市来说,显然是有正面作用的。因此,各方理所当然对此都予以了高度关注。
以股代息,在海外证券市场称之为SDS (Scrip Dividend Scheme),是指将上市公司部分未分配的利润按照股票市值转入股本和资本公积,这与送股与公积金转增的区别在于,后者是按面值将未分配利润或公积金转为股本的,这样就会导致较大的除权缺口。而以股代息,因为是按股票市值转股本和资本公积,属于股利再投资,在理论上不需要除权。在新加坡市场,还有我国的香港市场,以股代息通常是作为再融资的一种手段而存在,并且也比较受欢迎。特别是对于那些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上市公司,若以现金分红会加大公司的财务负担,并不利于公司的发展,而送股或者公积金转增之类,基本上属于数字游戏,并且因为经过了市场的除权,对投资者未必是有实质性的回报。而以股代息,则既解决了股利分配的难题,也为上市公司保留了资金。对于投资者来说,相当于股利再投资。而如果有人不愿意再投资的话,上市公司还可以为这些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投资者也可以自行在二级市场卖出股份。这样一来,无论是对上市公司还是对投资者来说,能够实现利益兼顾,其积极作用还是比较突出的。香港的老牌上市公司如汇丰银行、招商局等在向股东宣派股息时会同时提供以股代息计划,即股东可选择收取新股以代替现金股利。据Wind数据统计,从2007年至2012年,香港每年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中大约有6%至7%的公司会提供以股代息计划。
在沪深股市,股利分配一直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始终有争议。一方面,很多投资者希望上市公司有高比例的分配,并且以送股或公积金转增为主,以其达到大幅度除权,将来形成填权行情的目的。另一方面,管理层则反复要求上市公司多考虑分配现金红利,给投资者以实实在在的回报,并且还制定了现金红利为标的的股息率指标。客观上,前者类似于是把4×1改为2×2,投资者如果要从中获利,往往要借助于二级市场的填权行情。因此,这种高分配通常被认为是迎合了市场的炒作心态。至于现金分配,在会计处理上是把未分配利润以现金形式转给投资者,所以在操作上会导致除息。也因为这样,如果除息后行情走势不佳,不能把缺口填满,那么也就类似于股东自己给自己分红。因此,这种模式虽然为管理层所首肯,但市场响应度则较为一般。现在有了以股代息,可以视作以上两种分配模式的混合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避免不同投资群体因为利益诉求相差过大所带来的矛盾,有利于维护好各方面的利益。就沪深股市的实情来看,这样的尝试很必要,相信也一定会得到市场的响应。
当然也不能忽略,推进以股代息的分配模式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譬如,由于在分配环节要缴纳所得税,而且沪深股市现在并没有对股利再投资免税的政策安排,因此投资者在这过程中所得到的实惠可能并不多,有些人可能宁愿选择送股或者公积金转增的分配方式。另外,因为是按市值转股和转资本公积,选择合适的时点就显得很重要。上市公司的市值因为股价波动始终在频繁变化,未分配利润究竟在什么时候转股就大有讲究,早一天或者晚一天很可能效果大不一样。而如果事先约定某个价格,又会给一些人带来套利空间。所以,看似简单的以股代息,真正操作起来还是很复杂的。而更为本质的问题是,这种办法的推广,如果不能得到相关政策的扶持和倾斜,效果可能就要打折扣。为此,希望有关职能部门抓紧时间结合以股代息,综合研究现金分红、送股和公积金转增、配股等政策的协调方案,以完善现行的分配与融资制度,切实维护投资者的权益。
(作者系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