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弹簧-2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 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y2cn.com
证监会:多渠道引入长线资金投资资本市场

2014-08-01 16:11:18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8月1日表示,多渠道引入长线资金投资我国资本市场,是证监会长期的工作任务。截至五月末,基金、保险、QFII、RQFII四方面持股市值分别为1.13万亿、4404亿元、2917亿元、3149亿元。
  证监会十条措施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1日表示,证监会学习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召开视频会议,肖钢表示,国务院会议对激发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活力有重要意义,会议决定:
  第一,狠抓落实把工作落实,确保国务院政策能够落实到位,证券系统要梳理各项任务;
  第二,抓紧制定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以披露为本、预期明确的一整套发行安排;
  第三,完善创业板制度,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联网、高新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一年后到创业板上市;
  第四,加快发展中小企业股转系统,活跃交易,丰富融资工具,完善推出做市商制度;
  第五,在清理整顿基础上,发展出台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指导意见;
  第六,大力培育私募市场,尽快出台私募基金暂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私募的法规监管体系;
  第七,对证券公司资管、实投、理财进行检查,清理不必要的环节,缩短融资链条;
  第八,扩大公司债券范围,将交易所债券的发展主体扩大至公司制法人,推出股转系统中小企业私募债,推出并购重组债券、可交换债券等品种,建立健全债券系统,减少信息不对称,奖励诚信惩罚失信;
  第九,培训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对住房公积金、养老金运用交易所进行运营,保值增值进行服务;
  第十,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支持棚户区改造,重大设备租赁融资,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到交易所市场上市。
  证监会同意郑商所推出铁合金期货合约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8月1日表示,证监会同意郑州商品交易所挂牌铁合金期货合约,具体挂牌时间根据市场状况和准备工作确定。
  证监会新设发审委 并购重组委委员监督电话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1日表示, 为了进一步完善发审委、并购重组委委员的监督方式,证监会加强了对违规违纪行为的反映渠道,新设委员监督电话、信箱、邮箱,监督电话01088060398。
  证监会:沪港通登场具体时间尚未确定
  对于有媒体报道称沪港通10月13日登场,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1日表示, 目前沪港通各项准备工作按照既定计划进行,具体时间尚未确定。
  目前,多家券商提交了沪港通的申请,按照沪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规定,正在对技术系统进行测试评估,具体时间将视技术系统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确定。
  证监会:股票ETF期权在积极准备中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1日表示,目前相关各方正在积极推进股票ETF期权的准备工作,在各项准备情况的基础上将推出ETF期权,至于其他期权品种需要在股票ETF期权平稳运行后,总结经验另行研究。
  证监会回应创业板发审委委员增加买方代表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8月1日表示,此次创业板发审委委员的调整,大幅增加了来自买方代表,委员结构更趋均衡,是为了贯彻落实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加强信息披露需求方的力量,促使发行人加强信息披露。
  证监会:40家挂牌企业启动了做市的内部程序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1日表示,截止7月31日,有66家主办券商提交了做市业务的备案申请,46家主办券商获得做市备案,股转系统也已经组织78家启动了三轮的做市业务测试,对做市业务进行了检验和完善,40家挂牌企业启动了做市的内部程序。
  证监会:股转系统做市业务有三方面积极影响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1日表示,本周末,股转系统将启动第一轮做市业务的全网测试,检验做市业务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日后将做全网测试和通关测试,力争八月底按计划推出做市业务。
  邓舸指出,对挂牌、投资者的培训和推广,为做市业务营造活力。股票采取做市转让方式将给主办券商、挂牌公司产生积极影响,一是做市商向市场提供公允的报价服务,为引入外部投资者、股权质押融资提供定价参考;二是做市有利于主办券商提高做市定价、估值营销的水平;三是做市商以自有资金进行交易,双向报价有利于增加市场的稳定性和吸引力。
 楼主| 发表于 2014-8-2 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证监会:多渠道引入长线资金投资资本市场

2014-08-01 16:11:18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8月1日表示,多渠道引入长线资金投资我国资本市场,是证监会长期的工作任务。截至五月末,基金、保险、QFII、RQFII四方面持股市值分别为1.13万亿、4404亿元、2917亿元、3149亿元。
  证监会十条措施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1日表示,证监会学习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召开视频会议,肖钢表示,国务院会议对激发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活力有重要意义,会议决定:
  第一,狠抓落实把工作落实,确保国务院政策能够落实到位,证券系统要梳理各项任务;
  第二,抓紧制定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以披露为本、预期明确的一整套发行安排;
  第三,完善创业板制度,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联网、高新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一年后到创业板上市;
  第四,加快发展中小企业股转系统,活跃交易,丰富融资工具,完善推出做市商制度;
  第五,在清理整顿基础上,发展出台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指导意见;
  第六,大力培育私募市场,尽快出台私募基金暂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私募的法规监管体系;
  第七,对证券公司资管、实投、理财进行检查,清理不必要的环节,缩短融资链条;
  第八,扩大公司债券范围,将交易所债券的发展主体扩大至公司制法人,推出股转系统中小企业私募债,推出并购重组债券、可交换债券等品种,建立健全债券系统,减少信息不对称,奖励诚信惩罚失信;
  第九,培训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对住房公积金、养老金运用交易所进行运营,保值增值进行服务;
  第十,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支持棚户区改造,重大设备租赁融资,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到交易所市场上市。
  证监会同意郑商所推出铁合金期货合约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8月1日表示,证监会同意郑州商品交易所挂牌铁合金期货合约,具体挂牌时间根据市场状况和准备工作确定。
  证监会新设发审委 并购重组委委员监督电话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1日表示, 为了进一步完善发审委、并购重组委委员的监督方式,证监会加强了对违规违纪行为的反映渠道,新设委员监督电话、信箱、邮箱,监督电话01088060398。
  证监会:沪港通登场具体时间尚未确定
  对于有媒体报道称沪港通10月13日登场,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1日表示, 目前沪港通各项准备工作按照既定计划进行,具体时间尚未确定。
  目前,多家券商提交了沪港通的申请,按照沪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规定,正在对技术系统进行测试评估,具体时间将视技术系统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确定。
  证监会:股票ETF期权在积极准备中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1日表示,目前相关各方正在积极推进股票ETF期权的准备工作,在各项准备情况的基础上将推出ETF期权,至于其他期权品种需要在股票ETF期权平稳运行后,总结经验另行研究。
  证监会回应创业板发审委委员增加买方代表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8月1日表示,此次创业板发审委委员的调整,大幅增加了来自买方代表,委员结构更趋均衡,是为了贯彻落实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加强信息披露需求方的力量,促使发行人加强信息披露。
  证监会:40家挂牌企业启动了做市的内部程序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1日表示,截止7月31日,有66家主办券商提交了做市业务的备案申请,46家主办券商获得做市备案,股转系统也已经组织78家启动了三轮的做市业务测试,对做市业务进行了检验和完善,40家挂牌企业启动了做市的内部程序。
  证监会:股转系统做市业务有三方面积极影响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1日表示,本周末,股转系统将启动第一轮做市业务的全网测试,检验做市业务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日后将做全网测试和通关测试,力争八月底按计划推出做市业务。
  邓舸指出,对挂牌、投资者的培训和推广,为做市业务营造活力。股票采取做市转让方式将给主办券商、挂牌公司产生积极影响,一是做市商向市场提供公允的报价服务,为引入外部投资者、股权质押融资提供定价参考;二是做市有利于主办券商提高做市定价、估值营销的水平;三是做市商以自有资金进行交易,双向报价有利于增加市场的稳定性和吸引力。
 楼主| 发表于 2014-8-2 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菲律宾发现7名疑似埃博拉病毒感染者

2014-08-01 21:51:20

  8月1日晚间消息,据新华社报道,菲律宾卫生部发言人林登·徐1日说,7名从塞拉利昂返回菲律宾的海外劳工疑似感染埃博拉病毒,正接受隔离观察。
  这位发言人说,6月26日至7月15日期间,共有15名菲律宾海外劳工被招聘机构从塞拉利昂遣返回菲律宾。这些人返回菲律宾时身体状况良好,但在隔离观察期内,7人被怀疑感染埃博拉病毒。
  菲律宾卫生部部长恩里克·奥尼亚说,目前菲律宾尚无埃博拉疫情。卫生部已通报地方卫生部门,一旦发现返菲海外劳工出现感染埃博拉病毒早期症状,立即对患者实行隔离治疗。卫生部还要求近期即将从海外回国的劳工如出现发烧、头痛、关节和肌肉疼痛、喉咙痛等症状,在回国前应获得所雇佣国家卫生部门的无感染证明,以避免埃博拉病毒传入菲律宾。
  埃博拉病毒是迄今发现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这种病毒除传染人类外,也可在灵长类动物间传播。埃博拉病毒的潜伏期是2至21天。早期症状为发烧、身体虚弱、肌肉疼痛、头疼和嗓子疼。
  菲律宾是亚洲地区最大的劳务输出国,在海外劳工总数超过1000万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8-2 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菲律宾发现7名疑似埃博拉病毒感染者

2014-08-01 21:51:20

  8月1日晚间消息,据新华社报道,菲律宾卫生部发言人林登·徐1日说,7名从塞拉利昂返回菲律宾的海外劳工疑似感染埃博拉病毒,正接受隔离观察。
  这位发言人说,6月26日至7月15日期间,共有15名菲律宾海外劳工被招聘机构从塞拉利昂遣返回菲律宾。这些人返回菲律宾时身体状况良好,但在隔离观察期内,7人被怀疑感染埃博拉病毒。
  菲律宾卫生部部长恩里克·奥尼亚说,目前菲律宾尚无埃博拉疫情。卫生部已通报地方卫生部门,一旦发现返菲海外劳工出现感染埃博拉病毒早期症状,立即对患者实行隔离治疗。卫生部还要求近期即将从海外回国的劳工如出现发烧、头痛、关节和肌肉疼痛、喉咙痛等症状,在回国前应获得所雇佣国家卫生部门的无感染证明,以避免埃博拉病毒传入菲律宾。
  埃博拉病毒是迄今发现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这种病毒除传染人类外,也可在灵长类动物间传播。埃博拉病毒的潜伏期是2至21天。早期症状为发烧、身体虚弱、肌肉疼痛、头疼和嗓子疼。
  菲律宾是亚洲地区最大的劳务输出国,在海外劳工总数超过1000万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8-2 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奥巴马大赦移民的构想

2014-08-01 15:01:12

  奥巴马最近表示,他“在考虑”绕过国会,用行政令的方式给部分在美国的非法移民机会,让他们能够站到阳光下来。此言一出,舆情汹汹。正方反方观点虽无新意,但激烈程度却不可小视。因为此举牵涉到美国今年国会中期选举乃至2016年大选形势。
  移民是美国社会一个常话常新的话题, 普通老百姓津津乐道。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在美国呆上一段时间,大多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是否计划留下来?”。问这个问题的,有刚移民美国不久的新移民,有正准备移的同胞,也有美国人。当然,所谓美国人,绝大多数不是移民,就是移民的后裔——所以美国人对移民这个现象,自然司空见惯。
  面对这样的问题,多数人会认真或随意反问,“如何能留下来?”得到的回答一般是,“只要你想留,总会有办法”。虽然说移民不适合每一个人,美国也并非传说中的天堂,但那里的秩序、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对很多人尤其发展中国家的人,相当有吸引力,不少人受到“总会有办法”的鼓励,最后通过非法手段进入、居留下来,或者“窝下来”、“黑下来”,成为非法移民,亦 “无合法文件移民” (undocumented immigrants).
  美国有多少这样的非法移民?据位于华盛顿的移民研究中心统计,2008年大概有1100万非法移民在美国,其中一半以上来自墨西哥,近四分之一来自中美洲。可以想见,这个群体当然是美国社会一大热门话题。美国的选举政治又怎能绕开这个话题。
  奥巴马上台后,他以及他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在内政上的旷日持久的斗法集中在两点:一是奥巴马医保改革,二就是这个移民问题。医保改革这两天已经弄到国会授权众议院多数党(共和党)领袖博纳起诉奥巴马的地步。而有关移民问题的争论之激烈,也不逊于医改。
  身为自由派,奥巴马总统比较“亲”非法移民。当然,民主党倾向于让这些“生活在影子之中”的非法移民通过某种手段取得合法工作许可,堂堂正正地在美国生活,既有人道主义的因素,也是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需要劳动力,与其让企业偷偷摸摸地雇佣这些非法移民,到不如放开。但是反对者认为,这样不就是变相鼓励非法移民吗?因此,共和党和民主党在如何处理这些非法移民、如何管理好美墨边境等问题上,争执不下,已经是个老问题。
  这个问题到今年七月份突然激化,原因是今年上半年以来,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萨尔瓦多这几个中美洲国家,在传统非法移民潮的基础上,开始一项新的举措:他们把大量的未成年孩子,有的甚至是婴儿,组织起来穿过美墨边境之后,就撒手不管。这些孩子倒也不躲避,而是径直去找美国的边境巡逻队。以往,这种没有大人陪伴的非法入境孩子也有,每年有几千例,但今年情况异常,预计将超过六万!
  提到这些无陪伴入境孩子,美国媒体称之为“边境危机”,揭露这个危机的,是保守的福克斯电视台。福克斯在本月初对边境危机进行深度报道时,潜台词是:看这个奥巴马,因为他不断暗示非法移民可以“转正”,已经造成我们的边境危机了。
  但是奥巴马和民主党则从另一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他们认为,这些孩子中,很多人的确是因为自己的国家无法呆下去,比如洪都拉斯黑社会横行,常有小孩遭绑。从人道主义出发,一定要接纳他们。来自加州的联邦参议院戴安娜·费因斯坦则说,如果不接纳这些可怜的孩子,那就相当于二战时期不接纳遭受纳粹迫害的犹太人!另有人替奥巴马抱不平:因为小布什任总统时,曾在2008年签署过一部法令,要求美国不能遣返没有成人陪伴的入境孩子,前提是这些孩子的祖国和美国不接壤。他们认为,就是受这个法令的怂恿,才出现制造边境危机的“娃娃兵”。
  不管怎么说,因为有了这个契机,奥巴马一边呼吁国会赶紧拨款,另一方面感慨于国会限于政党争斗几乎不能干任何事,放风出来,他要考虑绕开国会,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给所有非法入境的移民一个说法。
  共和党人士指责,奥巴马滥用行政权力,想借此讨好在美国势力日渐强大的西班牙裔(Hispanic)群体。因为如果大赦,那不仅仅是今年越境的几万孩子,而是包括历年来进入美国的“非法移民孩子”,其中有不少已经成年了。共和党觉得,奥巴马试图通过大赦非法移民,在今年秋天的国会中期选举,乃至后年的总统大选中,给民主党捞选票。
  这种说法也许有道理。如奥巴马这样的身份,做哪件事不考虑政治效果?不过,也很难说,他就是完全在打政治牌。毕竟,深入分析,“大赦”非法移民,对民主党来说,其实也是一个双刃剑。首先,奥巴马的行政命令不能代替法律,有效期是两年,但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共和党在“总统滥用行政权力”问题上的穷追不舍,其麻烦也可想而知;其次,大赦固然可以争取到西班牙裔群体的选票,但要知道,反对大赦的美国人也不少,前一阵运送“无陪伴孩子”的大巴在加州被人阻拦,支持遣送和反对遣送两派示威者针锋相对的场景便是一例。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有报道分析,如果奥巴马真的宣布“大赦”(从程序看,几乎不可能在中期选举前就颁布命令),中期选举中,民主党非但占不到便宜,可能还激起反对非法移民者较多的州的选民,在参议员选举中投票给共和党。这些州包括俄勒冈、密歇根和艾奥瓦。到时民主党可能得不偿失。
  当然,因为奥巴马现在还仅仅处于“考虑考虑”阶段,所以还不知道他究竟会怎么做,也无从对其政治后果做出判断。但是抛开美国国内政争不谈,单从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大国来看,奥巴马对移民问题的态度和政策,美国国内政治对此的反映,美国社会对此的情绪,都值得一看——毕竟,如何处理移民问题,很可能是未来人类政治中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4-8-2 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奥巴马大赦移民的构想

2014-08-01 15:01:12

  奥巴马最近表示,他“在考虑”绕过国会,用行政令的方式给部分在美国的非法移民机会,让他们能够站到阳光下来。此言一出,舆情汹汹。正方反方观点虽无新意,但激烈程度却不可小视。因为此举牵涉到美国今年国会中期选举乃至2016年大选形势。
  移民是美国社会一个常话常新的话题, 普通老百姓津津乐道。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在美国呆上一段时间,大多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是否计划留下来?”。问这个问题的,有刚移民美国不久的新移民,有正准备移的同胞,也有美国人。当然,所谓美国人,绝大多数不是移民,就是移民的后裔——所以美国人对移民这个现象,自然司空见惯。
  面对这样的问题,多数人会认真或随意反问,“如何能留下来?”得到的回答一般是,“只要你想留,总会有办法”。虽然说移民不适合每一个人,美国也并非传说中的天堂,但那里的秩序、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对很多人尤其发展中国家的人,相当有吸引力,不少人受到“总会有办法”的鼓励,最后通过非法手段进入、居留下来,或者“窝下来”、“黑下来”,成为非法移民,亦 “无合法文件移民” (undocumented immigrants).
  美国有多少这样的非法移民?据位于华盛顿的移民研究中心统计,2008年大概有1100万非法移民在美国,其中一半以上来自墨西哥,近四分之一来自中美洲。可以想见,这个群体当然是美国社会一大热门话题。美国的选举政治又怎能绕开这个话题。
  奥巴马上台后,他以及他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在内政上的旷日持久的斗法集中在两点:一是奥巴马医保改革,二就是这个移民问题。医保改革这两天已经弄到国会授权众议院多数党(共和党)领袖博纳起诉奥巴马的地步。而有关移民问题的争论之激烈,也不逊于医改。
  身为自由派,奥巴马总统比较“亲”非法移民。当然,民主党倾向于让这些“生活在影子之中”的非法移民通过某种手段取得合法工作许可,堂堂正正地在美国生活,既有人道主义的因素,也是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需要劳动力,与其让企业偷偷摸摸地雇佣这些非法移民,到不如放开。但是反对者认为,这样不就是变相鼓励非法移民吗?因此,共和党和民主党在如何处理这些非法移民、如何管理好美墨边境等问题上,争执不下,已经是个老问题。
  这个问题到今年七月份突然激化,原因是今年上半年以来,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萨尔瓦多这几个中美洲国家,在传统非法移民潮的基础上,开始一项新的举措:他们把大量的未成年孩子,有的甚至是婴儿,组织起来穿过美墨边境之后,就撒手不管。这些孩子倒也不躲避,而是径直去找美国的边境巡逻队。以往,这种没有大人陪伴的非法入境孩子也有,每年有几千例,但今年情况异常,预计将超过六万!
  提到这些无陪伴入境孩子,美国媒体称之为“边境危机”,揭露这个危机的,是保守的福克斯电视台。福克斯在本月初对边境危机进行深度报道时,潜台词是:看这个奥巴马,因为他不断暗示非法移民可以“转正”,已经造成我们的边境危机了。
  但是奥巴马和民主党则从另一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他们认为,这些孩子中,很多人的确是因为自己的国家无法呆下去,比如洪都拉斯黑社会横行,常有小孩遭绑。从人道主义出发,一定要接纳他们。来自加州的联邦参议院戴安娜·费因斯坦则说,如果不接纳这些可怜的孩子,那就相当于二战时期不接纳遭受纳粹迫害的犹太人!另有人替奥巴马抱不平:因为小布什任总统时,曾在2008年签署过一部法令,要求美国不能遣返没有成人陪伴的入境孩子,前提是这些孩子的祖国和美国不接壤。他们认为,就是受这个法令的怂恿,才出现制造边境危机的“娃娃兵”。
  不管怎么说,因为有了这个契机,奥巴马一边呼吁国会赶紧拨款,另一方面感慨于国会限于政党争斗几乎不能干任何事,放风出来,他要考虑绕开国会,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给所有非法入境的移民一个说法。
  共和党人士指责,奥巴马滥用行政权力,想借此讨好在美国势力日渐强大的西班牙裔(Hispanic)群体。因为如果大赦,那不仅仅是今年越境的几万孩子,而是包括历年来进入美国的“非法移民孩子”,其中有不少已经成年了。共和党觉得,奥巴马试图通过大赦非法移民,在今年秋天的国会中期选举,乃至后年的总统大选中,给民主党捞选票。
  这种说法也许有道理。如奥巴马这样的身份,做哪件事不考虑政治效果?不过,也很难说,他就是完全在打政治牌。毕竟,深入分析,“大赦”非法移民,对民主党来说,其实也是一个双刃剑。首先,奥巴马的行政命令不能代替法律,有效期是两年,但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共和党在“总统滥用行政权力”问题上的穷追不舍,其麻烦也可想而知;其次,大赦固然可以争取到西班牙裔群体的选票,但要知道,反对大赦的美国人也不少,前一阵运送“无陪伴孩子”的大巴在加州被人阻拦,支持遣送和反对遣送两派示威者针锋相对的场景便是一例。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有报道分析,如果奥巴马真的宣布“大赦”(从程序看,几乎不可能在中期选举前就颁布命令),中期选举中,民主党非但占不到便宜,可能还激起反对非法移民者较多的州的选民,在参议员选举中投票给共和党。这些州包括俄勒冈、密歇根和艾奥瓦。到时民主党可能得不偿失。
  当然,因为奥巴马现在还仅仅处于“考虑考虑”阶段,所以还不知道他究竟会怎么做,也无从对其政治后果做出判断。但是抛开美国国内政争不谈,单从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大国来看,奥巴马对移民问题的态度和政策,美国国内政治对此的反映,美国社会对此的情绪,都值得一看——毕竟,如何处理移民问题,很可能是未来人类政治中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4-8-2 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周主题投资热点

2014-08-02 01:22:28

  油气改革概念股
  油气改革的意图主要有两个,一是打破垄断,激发企业的生产潜能;二是打通民营资本在境外收购、境内销售的通道。建议投资者从产业政策改革路线图中寻找投资机会。一是在央企改革领域,中国石化 、中国石油的改革可能会使得隐性资产显性化,在一定程度上驱动此类个股的估值复苏。二是在上游勘探领域,一方面,关注新疆能源改革带来的投资机会,准油股份 、新疆浩源 、天富能源等个股可跟踪;另一方面,关注有望在海外并购进而在境内获取销售牌照或渠道的个股,恒逸石化 、海默科技 、国际实业 、仁智油服等。另外,涉及页岩气业务的辽宁成大 、潜能恒信等个股也可跟踪。三是在终端销售领域,天然气管道、分销业务值得跟踪,陕天然气 、深圳燃气 、长春燃气以及金鸿能源的发展空间值得期待,尤其是金鸿能源的并购将打开其长期成长空间。
 楼主| 发表于 2014-8-2 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周主题投资热点

2014-08-02 01:22:28

  油气改革概念股
  油气改革的意图主要有两个,一是打破垄断,激发企业的生产潜能;二是打通民营资本在境外收购、境内销售的通道。建议投资者从产业政策改革路线图中寻找投资机会。一是在央企改革领域,中国石化 、中国石油的改革可能会使得隐性资产显性化,在一定程度上驱动此类个股的估值复苏。二是在上游勘探领域,一方面,关注新疆能源改革带来的投资机会,准油股份 、新疆浩源 、天富能源等个股可跟踪;另一方面,关注有望在海外并购进而在境内获取销售牌照或渠道的个股,恒逸石化 、海默科技 、国际实业 、仁智油服等。另外,涉及页岩气业务的辽宁成大 、潜能恒信等个股也可跟踪。三是在终端销售领域,天然气管道、分销业务值得跟踪,陕天然气 、深圳燃气 、长春燃气以及金鸿能源的发展空间值得期待,尤其是金鸿能源的并购将打开其长期成长空间。
 楼主| 发表于 2014-8-2 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QFII扫货A股底气十足 最青睐低估值金融股

2014-08-01 07:58:04

  外汇局公布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额度审批情况表显示,截至7月30日,QFII投资额度已升至578.98亿美元,较去年末的497.01亿美元增加了81.97亿美元,其中7月份新增13.5亿美元。因为有充足的“粮饷”供应,QFII扫货A股底气十足。(点此查看:QFII持仓)
  截至6月底,外汇局累计批复QFII总计565.48亿美元的投资额度。在7月份,外汇局批复法国兴业银行新增2亿美元投资额度,马来西亚国家银行新增5亿美元,元大宝来证券投资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新增2亿美元,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新增1亿美元,鼎晖投资咨询新加坡有限公司增加1.5亿美元,易方达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新增2亿美元。QFII在7月份新增了13.5亿美元投资额度。
  据一位券商交易员介绍,QFII申请额度获批后,买卖A股需要委托券商国际业务部下单执行交易,从6月份以来QFII抢着下单买银行和券商股,新增规模相当可观。据其分析,QFII最喜欢买估值低、业绩稳定增长的银行、券商、保险这一类金融股。QFII持仓结构中,金融地产占比超过40%。
  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统计显示,6月份以来截至7月10日,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证券营业部和北京建国门外大街证券营业部,中信证券总部(非营业场所),海通证券国际部,瑞银证券上海花园石桥路证券营业部和北京金融大街证券营业部,这6个“QFII大本营”共计出手103次,主要集中于银行、非银金融、机械设备、建筑装饰等四大行业,累计买入金额达22亿元,累计成交量为28807.93万股。
  在上述数据的统计时间段内,A股市场仍处于波动之中。而从7月11日至7月30日,上证综指上涨幅度已超过7%,QFII投资收益已可见一斑。
  QFII对于蓝筹股的偏爱有其内在的原因。分析人士称,从投资方式上看,QFII等长期资本注重稳健投资,善于挖掘价值,绩优蓝筹股必然是其重点投资方向;而从股息率来看,银行、地产等大盘蓝筹也高于海外市场利率水平,即使不考虑资本利得,A股蓝筹也具备投资价值。
  QFII布局蓝筹股一方面是出于自身资产增益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对A股市场改革创新有信心。即将于10月份面世的沪港通被认为是蓝筹股的大机遇。于是,在沪港通的消息一经公布后,QFII即开始着手布局蓝筹股。
  在QFII的带动下,内地投资机构也将注意力放在了蓝筹股身上。在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形势下,在A股改革创新的推动下,在内外投资机构的合力下,蓝筹股具备了风生水起的要素。
  ------------------
  热钱囤兵香港窥伺A股:这里有海外买不到的标的
  蓝筹股行情启动了,是谁点燃了蓝筹股的热情?又是谁在行情启动后推波助澜?让上证指数进入八连阳高潮的又是哪些机构在接力?让大家充满憧憬的蓝筹股在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通过多日采访,试图给这些问题找到答案,寻找答案不是为了解释,只有找到了答案,才能更好的指引未来。
  7月22日至31日,上证指数在8个交易日飙升了147点,累计涨幅达到7.16%。沪指8连阳背后,海外机构资金成为这一波行情的“先行军”。(点此查看:QFII持仓)
  “这波行情就是QFII和RQFII先买进来,行情启动,国内机构发现有增量资金入场,才开始配金融地产有色这些蓝筹股。”一位任职于一家近千亿管理资产规模保险公司的投资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早在7月11日,外资就开始加仓A股投资。
  申银万国研究所高级策略分析师谢伟玉亦注意到,6月上旬至7月25日,资金连续7周流入全球中概股和A股。其中,流入迹象最突出的是7月14日至18日这一周,流入资金创9个月新高,QFII额度变得非常紧张。此时,A股的蓝筹股尚未出现明显的集体上涨。
  外资持续涌入国内股市,代表着海外机构对A股市场的青睐。
  “很多海外基金看好沪市大盘股的机会。即便蓝筹股再涨20%,他们还是想买。”一位来自国内券商香港分公司的研究主管称,在外资眼里,国内股市有很多港股市场买不到的投资标的。
  外资涌入A股
  上证指数这一轮快速上涨始于7月21日。但其实早于这一天的,已经有一批QFII机构积极加仓银行、保险等蓝筹股。
  “7月11日开始,QFII追加A股市场的投入,持续加仓银行、消费、家电等蓝筹股。”香港一家对冲基金的董事总经理向记者透露,QFII增持的品种是华夏银行 (600015.SH)、贵州茅台 (600519.SH)、伊利股份 (600887.SH)等。
  QFII增持A股,源于他们对国内经济形势的判断发生变化。
  “海外机构在5-6月份时对国内经济比较悲观,认为房地产风险爆发、银行坏账率可能达到10%。”前述香港对冲基金总经理说,彼时,多家外资投行都在唱空中国,有一批资金撤离A股。
  但等到6月底,伴随稳增长政策的陆续推出,外资机构判断国内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于是,他们开始追加A股的投入。
  第三方研究机构统计亦显示,截至一季度末,QFII机构持股金额最大的前十只股票是兴业银行 、北京银行 、格力电器 、华夏银行、海螺水泥 、贵州茅台 、上汽集团 、大秦铁路 、上海机场和伊利股份。
  而数据显示,华夏银行(600015.SH)、格力电器(000651.SZ)、贵州茅台(600519.SH)、大秦铁路(601006.SH)等一批蓝筹股的股价均是在7月11日先于大盘走出上涨趋势。
  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QFII增持A股的行为,在7月21日至24日期间最为踊跃。由于蓝筹股的强势上涨,一向低调的QFII出现抢筹行为。
  “7月23日和24日,QFII下的单子非常多,导致罕见的出现当天都没能完成全部交易的情况。”一位曾担任过交易员的券商人士透露,QFII向券商提交的委托买入申请均是限价委托,但因委托单子较多以及蓝筹股的快速上涨,导致券商没办法在当天完成交易委托。
  除QFII增持A股外,有一批外资借道RQFII增持A股。
  港交所披露的公开交易数据显示,南方富时中国A50 ETF基金自7月7日至25日这三周时间份额增加8.78亿基金单位,合计约有60亿元资金申购该ETF.
  其中,7月7日至11日这一周,就有38亿元资金流入。随后两周,南方富时中国A50 ETF的净流入资金分别达到10亿元和12.5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南方A50ETF在整个上半年的净申购资金仅仅是57.83亿元。其中,6月申购资金约30亿元。
  热钱抵港意在A股
  继7月前三周资金蜂拥A股后,外资流入A股市场的资金出现放缓趋势。
  “7月21日至25日期间,全球基金流入A股和中概股的资金放缓至1.4亿美元。而此前一周,这一数值是6.4亿美元。”谢伟玉说,外资涌入A股市场的趋势仍在延续,但幅度开始下降。
  来自多家研究机构调研发现,先头部队完成建仓后,还有很多没有QFII额度的外资基金正在等待沪港通开闸后进入A股的机会。
  “沪港通的效应越来越明显。目前预计沪港通正式启动时间点是10月13日,但现在外资已经将很多资金趴在香港市场。”海通证券香港研究团队发给国内机构的调研报告如是表示。
  事实上,资金涌入香港市场的迹象非常明显。
  香港金管局披露的情况显示,7月29日,香港金管局再次向市场注入31.78亿港元,这也是7月以来的第17次注资,累计达577.7亿港元。
  香港一位频繁接触外资基金的研究人士介绍,外资涌入香港市场,目的是在全球资产配置中增加港股和A股的配置。
  “7月以来,有些全球基金判断美股估值比较高,减持了美股和欧洲市场的配置比例,资金流向韩国 、香港和A股等新兴市场 。”前述研究人士说。
  但海通证券香港研究团队分析,这批趴在香港的外资,或许目标并不在于港股,而是A股。
  “资金涌入香港非常明显。7月以来港股强势上涨,但交易量并没有明显放大,日均800亿港元左右。”海通证券香港研究团队据此分析,资金并未完全流入香港股市。
  另一方面,香港上市的A股ETF成交量迅速放大。
  “很多机构的QFII额度都很紧张,外资想进入A股而抢不到额度。”基于此,海通证券香港团队分析,这批抵港的资金,正在等待10月沪港通敲响后正式进场A股。
  研究机构调研反馈的信息显示,在外资眼中,A股比港股更有吸引力。
  “美国股市已经早就超过2007年的高位,香港股市才刚刚破了近三年新高,A股已经熊了9年。大家一回头发现内地经济数据好像还可以,公司的盈利数据也不错,似乎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差。”海通证券香港分公司研究团队如是总结。
  瑞银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李亦透露,自6月中旬以来,他们团队先后拜访了100多家机构投资者,几乎所有境外投资者对沪港通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A股有港股买不到的标的
  在外资眼中,A股中最有吸引力的投资标的是低估值的蓝筹股。
  “很多海外机构看好沪市大盘股的机会。即便蓝筹股再涨20%,他们还是想买,还是有套利空间。”一位在内地券商香港分公司担任研究主管的李林(化名)说,在外资眼里,A股中有很多港股市场买不到的投资标的。
  一个代表性案例是中国建筑 (601668.SH),估值仅仅4倍,股息率就有5%,业绩增长还有20%,在香港根本找不到这种股票。外资青睐的另外一个代表性标的是大秦铁路(601006.SH),估值约10倍市盈率,但股息率就有9%。
  在外资看来,通过融资买入这类股息率高的蓝筹股,一年轻松就能获得超过3%的套利收益。
  “香港市场的融资成本比较低,外资通过银行借钱的利率也就1.5%-2%。内地银行股的股息率基本能达到5%以上,即便一年股价横盘不动,也能获得3%以上的收益。”李林说。
  海通证券香港分公司研究团队通过调研亦发现,外资机构喜欢蓝筹股,而A股中的蓝筹股估值低于香港蓝筹股10%-20%,股息率高,如工商银行 (601398.SH)的股息率就达到6%。
  统计数据显示,A股市场中连续三年平均股息率超过5%的蓝筹股达到16只。其中,中国银行 (601988.SH)、工商银行(601398.SH)、建设银行 (601939.SH)、农业银行 (601288.SH)等连续三年平均股息率超过了6%。
  “海外资金成本比较低,国内高股息率的标的对海外机构更有吸引力。”谢伟玉称,他们调研了台湾和香港的一批机构,发现他们偏好估值低、高股息率的蓝筹股。
  除此以外,外资对A股具有独特性的标的非常关注,如中药板块、白酒、军工等。代表性品种如中国船舶 (600150.SH)、同仁堂 (600085.SH)、贵州茅台(600519.SH)等。
  多位接触外资机构的研究人士介绍,外资投资A股最苦恼的问题是国内上市公司的研究报告均是以中文撰写,他们根本“读不懂”。
  基于他们对国内A股公司不熟悉,初期投资会首选指数成份股,如上证50成份股。(21世纪经济报道)
 楼主| 发表于 2014-8-2 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QFII扫货A股底气十足 最青睐低估值金融股

2014-08-01 07:58:04

  外汇局公布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额度审批情况表显示,截至7月30日,QFII投资额度已升至578.98亿美元,较去年末的497.01亿美元增加了81.97亿美元,其中7月份新增13.5亿美元。因为有充足的“粮饷”供应,QFII扫货A股底气十足。(点此查看:QFII持仓)
  截至6月底,外汇局累计批复QFII总计565.48亿美元的投资额度。在7月份,外汇局批复法国兴业银行新增2亿美元投资额度,马来西亚国家银行新增5亿美元,元大宝来证券投资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新增2亿美元,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新增1亿美元,鼎晖投资咨询新加坡有限公司增加1.5亿美元,易方达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新增2亿美元。QFII在7月份新增了13.5亿美元投资额度。
  据一位券商交易员介绍,QFII申请额度获批后,买卖A股需要委托券商国际业务部下单执行交易,从6月份以来QFII抢着下单买银行和券商股,新增规模相当可观。据其分析,QFII最喜欢买估值低、业绩稳定增长的银行、券商、保险这一类金融股。QFII持仓结构中,金融地产占比超过40%。
  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统计显示,6月份以来截至7月10日,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证券营业部和北京建国门外大街证券营业部,中信证券总部(非营业场所),海通证券国际部,瑞银证券上海花园石桥路证券营业部和北京金融大街证券营业部,这6个“QFII大本营”共计出手103次,主要集中于银行、非银金融、机械设备、建筑装饰等四大行业,累计买入金额达22亿元,累计成交量为28807.93万股。
  在上述数据的统计时间段内,A股市场仍处于波动之中。而从7月11日至7月30日,上证综指上涨幅度已超过7%,QFII投资收益已可见一斑。
  QFII对于蓝筹股的偏爱有其内在的原因。分析人士称,从投资方式上看,QFII等长期资本注重稳健投资,善于挖掘价值,绩优蓝筹股必然是其重点投资方向;而从股息率来看,银行、地产等大盘蓝筹也高于海外市场利率水平,即使不考虑资本利得,A股蓝筹也具备投资价值。
  QFII布局蓝筹股一方面是出于自身资产增益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对A股市场改革创新有信心。即将于10月份面世的沪港通被认为是蓝筹股的大机遇。于是,在沪港通的消息一经公布后,QFII即开始着手布局蓝筹股。
  在QFII的带动下,内地投资机构也将注意力放在了蓝筹股身上。在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形势下,在A股改革创新的推动下,在内外投资机构的合力下,蓝筹股具备了风生水起的要素。
  ------------------
  热钱囤兵香港窥伺A股:这里有海外买不到的标的
  蓝筹股行情启动了,是谁点燃了蓝筹股的热情?又是谁在行情启动后推波助澜?让上证指数进入八连阳高潮的又是哪些机构在接力?让大家充满憧憬的蓝筹股在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通过多日采访,试图给这些问题找到答案,寻找答案不是为了解释,只有找到了答案,才能更好的指引未来。
  7月22日至31日,上证指数在8个交易日飙升了147点,累计涨幅达到7.16%。沪指8连阳背后,海外机构资金成为这一波行情的“先行军”。(点此查看:QFII持仓)
  “这波行情就是QFII和RQFII先买进来,行情启动,国内机构发现有增量资金入场,才开始配金融地产有色这些蓝筹股。”一位任职于一家近千亿管理资产规模保险公司的投资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早在7月11日,外资就开始加仓A股投资。
  申银万国研究所高级策略分析师谢伟玉亦注意到,6月上旬至7月25日,资金连续7周流入全球中概股和A股。其中,流入迹象最突出的是7月14日至18日这一周,流入资金创9个月新高,QFII额度变得非常紧张。此时,A股的蓝筹股尚未出现明显的集体上涨。
  外资持续涌入国内股市,代表着海外机构对A股市场的青睐。
  “很多海外基金看好沪市大盘股的机会。即便蓝筹股再涨20%,他们还是想买。”一位来自国内券商香港分公司的研究主管称,在外资眼里,国内股市有很多港股市场买不到的投资标的。
  外资涌入A股
  上证指数这一轮快速上涨始于7月21日。但其实早于这一天的,已经有一批QFII机构积极加仓银行、保险等蓝筹股。
  “7月11日开始,QFII追加A股市场的投入,持续加仓银行、消费、家电等蓝筹股。”香港一家对冲基金的董事总经理向记者透露,QFII增持的品种是华夏银行 (600015.SH)、贵州茅台 (600519.SH)、伊利股份 (600887.SH)等。
  QFII增持A股,源于他们对国内经济形势的判断发生变化。
  “海外机构在5-6月份时对国内经济比较悲观,认为房地产风险爆发、银行坏账率可能达到10%。”前述香港对冲基金总经理说,彼时,多家外资投行都在唱空中国,有一批资金撤离A股。
  但等到6月底,伴随稳增长政策的陆续推出,外资机构判断国内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于是,他们开始追加A股的投入。
  第三方研究机构统计亦显示,截至一季度末,QFII机构持股金额最大的前十只股票是兴业银行 、北京银行 、格力电器 、华夏银行、海螺水泥 、贵州茅台 、上汽集团 、大秦铁路 、上海机场和伊利股份。
  而数据显示,华夏银行(600015.SH)、格力电器(000651.SZ)、贵州茅台(600519.SH)、大秦铁路(601006.SH)等一批蓝筹股的股价均是在7月11日先于大盘走出上涨趋势。
  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QFII增持A股的行为,在7月21日至24日期间最为踊跃。由于蓝筹股的强势上涨,一向低调的QFII出现抢筹行为。
  “7月23日和24日,QFII下的单子非常多,导致罕见的出现当天都没能完成全部交易的情况。”一位曾担任过交易员的券商人士透露,QFII向券商提交的委托买入申请均是限价委托,但因委托单子较多以及蓝筹股的快速上涨,导致券商没办法在当天完成交易委托。
  除QFII增持A股外,有一批外资借道RQFII增持A股。
  港交所披露的公开交易数据显示,南方富时中国A50 ETF基金自7月7日至25日这三周时间份额增加8.78亿基金单位,合计约有60亿元资金申购该ETF.
  其中,7月7日至11日这一周,就有38亿元资金流入。随后两周,南方富时中国A50 ETF的净流入资金分别达到10亿元和12.5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南方A50ETF在整个上半年的净申购资金仅仅是57.83亿元。其中,6月申购资金约30亿元。
  热钱抵港意在A股
  继7月前三周资金蜂拥A股后,外资流入A股市场的资金出现放缓趋势。
  “7月21日至25日期间,全球基金流入A股和中概股的资金放缓至1.4亿美元。而此前一周,这一数值是6.4亿美元。”谢伟玉说,外资涌入A股市场的趋势仍在延续,但幅度开始下降。
  来自多家研究机构调研发现,先头部队完成建仓后,还有很多没有QFII额度的外资基金正在等待沪港通开闸后进入A股的机会。
  “沪港通的效应越来越明显。目前预计沪港通正式启动时间点是10月13日,但现在外资已经将很多资金趴在香港市场。”海通证券香港研究团队发给国内机构的调研报告如是表示。
  事实上,资金涌入香港市场的迹象非常明显。
  香港金管局披露的情况显示,7月29日,香港金管局再次向市场注入31.78亿港元,这也是7月以来的第17次注资,累计达577.7亿港元。
  香港一位频繁接触外资基金的研究人士介绍,外资涌入香港市场,目的是在全球资产配置中增加港股和A股的配置。
  “7月以来,有些全球基金判断美股估值比较高,减持了美股和欧洲市场的配置比例,资金流向韩国 、香港和A股等新兴市场 。”前述研究人士说。
  但海通证券香港研究团队分析,这批趴在香港的外资,或许目标并不在于港股,而是A股。
  “资金涌入香港非常明显。7月以来港股强势上涨,但交易量并没有明显放大,日均800亿港元左右。”海通证券香港研究团队据此分析,资金并未完全流入香港股市。
  另一方面,香港上市的A股ETF成交量迅速放大。
  “很多机构的QFII额度都很紧张,外资想进入A股而抢不到额度。”基于此,海通证券香港团队分析,这批抵港的资金,正在等待10月沪港通敲响后正式进场A股。
  研究机构调研反馈的信息显示,在外资眼中,A股比港股更有吸引力。
  “美国股市已经早就超过2007年的高位,香港股市才刚刚破了近三年新高,A股已经熊了9年。大家一回头发现内地经济数据好像还可以,公司的盈利数据也不错,似乎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差。”海通证券香港分公司研究团队如是总结。
  瑞银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李亦透露,自6月中旬以来,他们团队先后拜访了100多家机构投资者,几乎所有境外投资者对沪港通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A股有港股买不到的标的
  在外资眼中,A股中最有吸引力的投资标的是低估值的蓝筹股。
  “很多海外机构看好沪市大盘股的机会。即便蓝筹股再涨20%,他们还是想买,还是有套利空间。”一位在内地券商香港分公司担任研究主管的李林(化名)说,在外资眼里,A股中有很多港股市场买不到的投资标的。
  一个代表性案例是中国建筑 (601668.SH),估值仅仅4倍,股息率就有5%,业绩增长还有20%,在香港根本找不到这种股票。外资青睐的另外一个代表性标的是大秦铁路(601006.SH),估值约10倍市盈率,但股息率就有9%。
  在外资看来,通过融资买入这类股息率高的蓝筹股,一年轻松就能获得超过3%的套利收益。
  “香港市场的融资成本比较低,外资通过银行借钱的利率也就1.5%-2%。内地银行股的股息率基本能达到5%以上,即便一年股价横盘不动,也能获得3%以上的收益。”李林说。
  海通证券香港分公司研究团队通过调研亦发现,外资机构喜欢蓝筹股,而A股中的蓝筹股估值低于香港蓝筹股10%-20%,股息率高,如工商银行 (601398.SH)的股息率就达到6%。
  统计数据显示,A股市场中连续三年平均股息率超过5%的蓝筹股达到16只。其中,中国银行 (601988.SH)、工商银行(601398.SH)、建设银行 (601939.SH)、农业银行 (601288.SH)等连续三年平均股息率超过了6%。
  “海外资金成本比较低,国内高股息率的标的对海外机构更有吸引力。”谢伟玉称,他们调研了台湾和香港的一批机构,发现他们偏好估值低、高股息率的蓝筹股。
  除此以外,外资对A股具有独特性的标的非常关注,如中药板块、白酒、军工等。代表性品种如中国船舶 (600150.SH)、同仁堂 (600085.SH)、贵州茅台(600519.SH)等。
  多位接触外资机构的研究人士介绍,外资投资A股最苦恼的问题是国内上市公司的研究报告均是以中文撰写,他们根本“读不懂”。
  基于他们对国内A股公司不熟悉,初期投资会首选指数成份股,如上证50成份股。(21世纪经济报道)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5-18 05:55 , Processed in 0.04921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