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议会大选前后的施罗德与默克尔
“您真的认为本党(社民党)会与默克尔夫人谈判吗?”施罗德9月18日晚上说。他双掌相握高举过头,一副胜利者姿态:“默克尔夫人要想当总理的话,就得不到(与社民党的)联合。”
“议院第一大党才有资格组建政府,”默克尔神情严肃,针锋相对:“我会想办法与社民党对话。”
短短2天后,双方表示,一旦与其他党派谈崩,将就组建“大联合”政府一事进行谈判。施罗德闭口不提一定要当总理的誓言,默克尔得到98.6%的支持率再度当选为基民盟在议院的领导人。
但这绝不意味着德国总理争夺赛接近尾声,另一出好戏或许就要上演了。
德国议会9月18日选举结果是,现任德国总理施罗德领导的社民党与首位女性总理候选人默克尔领导的反对党联盟(基民盟、基社盟)均未能在议院中占有绝大多数席位,所以必须选择其他三个党派“结盟”,才能凑够席位组建政府———谈判期限是一个月,因为德国法律规定,新议院必须在30天内开会选举出新总理。
选举结果令默克尔的支持者大跌眼镜,她只得到35.3%的选票,仅比社民党多出0.9个百分点,而在5月份的民意测验中,她高出对手整整20个百分点,直到上个礼拜还领先6至7个百分点。联盟党的一名工作人员强忍住眼泪,说:“我们怎么会在2天内丢掉7%的支持率?”。
经济选择德国总理
这是一场主要为经济问题所左右的大选。
近年来,德国经济发展迟缓,当年拉动欧洲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如今却拖了欧洲经济复苏的后腿。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德国人认为本国的经济体制需要重大变革。
施罗德政府在2003年提出“2010年计划”一揽子方案,但2年多来,改革成效并不明显,选民的耐心逐渐耗尽。今年,德国在25个欧盟成员国中经济增长最为迟缓,失业人数上升到了500万的战后历史新高,每100个德国人中就有超过10人面临失业。
5月22日,选民的不满情绪倾泻而出,执政的社民党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议会选举中惨败,使德国最后一个红绿联盟执政的州政府下台(红色是社民党的代表颜色),反对党已经在州一级政府和联邦参议院中占据绝对优势。施罗德毅然决定寻求议会大选提前一年举行。
自从2000年执掌基民盟以来,默克尔一直坚定地支持激进的经改议程,其目标包括企业减税、更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及医疗与社保制度的大变革。面对高失业、低增长、社会福利制度负担过重三大难题,基民盟的竞选纲领主张将营业税提高2%,同时削减所得税,社民党却打算把所得税率由45%提高到42%;基民盟还想放宽对企业解雇员工的限制和薪酬谈判制度,也遭到社民党反对。
于是2005年德国议会大选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两位政治家的经济战争。
战场变幻莫测
为了赢得这场战争,默克尔换了十年没变的发型,衣服颜色变得鲜亮多了,并不断向选民传递这样的信息:只有基民盟和自民党才能整治11.4%的失业率,才能拯救垂危的德国经济。然而,当她在经济政策上发生失误时,这些努力几乎化为乌有。
8月17日,默克尔推出了9名成员组成的竞选团队,指定基希霍夫负责财政问题,她最初领先的优势从此开始滑落。基希霍夫曾担任法官,是一名税务专家。不久之后,他开始鼓吹单一税率,试图在将来对年收入2万欧元以上的所有人群统一按25%的比率征税。社民党抓住机会,发起海报攻势,称基希霍夫的单一税率模式存在不公平,在给富人送大礼。
在9月4日双方首次电视辩论中,施罗德抓住默克尔的税务顾问不放,大加抨击,尽管25%不是默克尔的想法。默克尔则呼吁基希霍夫顾全大局,她指出,基民盟支持的是税率累进制,改革计划公限于降低贫富两端人群的税率,“任何超出这一界线的想法和做法都不在竞选范围内”。
不过,选民已经被吓到了。电视辩论后施罗德及社民党继续缩小与对手在民意支持率上的差距。
当然,政坛老手施罗德的出色表现也帮了大忙。59岁的克里斯塔·杨克说:“我的忠诚属于基民盟,但我没法不喜欢施罗德———他是个战士。”
默克尔还被基民盟的巴伐利亚姊妹党基社盟领导人埃德蒙特·施托伊伯拖了后腿。施托伊伯说不想让“失败的”东德决定竞选结果,这让挣扎在经济困境中的东德选民失去了对联盟党的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