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参考一下吧-------他让石油像血液一样流向美国的心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22 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www.y2cn.com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恐怖袭击;2001年10月7日,美国以反恐为名入侵阿富汗;2001年11月13日,布什指示将石油战略储备增加到7亿桶;2003年3月19日,美国对伊拉克宣战;2003年11月,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2004年12月,乌克兰的橙色革命;2005年3月,吉尔吉斯斯坦的柠檬革命,都在美国的“民主”大旗下纷纷倒下。所有这些事件都无不和美国、石油紧密相联。布什的目标是什么?



维持高油价“高烧不退”



  美国尽力维护目前的高油价,原因是高油价有利于美国。布什2001年11月13日指示将石油战略储备增加到7亿桶,这一决定导致WTI现货价格从21.56美元上涨到目前的近67美元。4月21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能源法案,该法案授权能源部将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增至10亿桶,这意味着未来几年的国际石油价格还要攀高。

  美国的高石油库存导致了世界剩余产能的严重不足,引发了国际石油市场的恶性循环。高油价不仅遏制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促使了美国“9·11”以后经济的复苏和增长,直接的证据就是美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势头迅猛。

  美国经济虽然也受高油价影响,但影响有限。原因一是石油不再是美国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二是美国有石油长期供货合同;三是美国石油公司控制着世界许多大的油田和炼油厂的股份;四是美国控制着世界的石油交易市场,造成了大量对冲基金推动油价的疯长,“股神”巴菲特也在其中推波助澜。



石油战略的触角伸向世界



  中东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占世界的61.7%,目前除伊朗外,中东五大产油国中的四个(沙特、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处于美国的掌控之下。

  里海地区和中亚各国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被誉为第二个“中东”。今年5月25日,连接里海和地中海的巴库(阿塞拜疆)—第比利斯(格鲁吉亚)—杰伊汉(土耳其)石油管道的开通预示着美国控制中亚、里海能源迈出了坚定性的一大步。不仅避开了俄罗斯的能源出口管线,甩开了俄罗斯和伊朗,而且为美国直接获取里海地区的石油奠定了基础。

  美国近几年已把石油战略的触角伸向了非洲。非洲石油剩余可采储量149.6亿吨,占世界的9.4%,几内亚湾更成了近几年的热点地区。5月16日,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了新的军事基地调整方案,美军拟在北非国家新建10多个“前沿作战基地”或“前沿作战设施”,准备将大部分驻欧美军转移到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突尼斯等国的军事基地。美国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公司耗资37亿美元,铺设了一条长达1000公里左右的输油管道,将乍得的石油输往喀麦隆的大西洋沿岸,并计划10年内投资500亿美元,开发非洲的油气资源。而美国第二大石油巨头雪佛龙公司则计划在今后5年内投资200亿美元,扩大其在非洲的石油生产能力。同时美国加强国内挖潜,减少对国外能源供应的依赖。

  3月16日,美国参议院正式通过阿拉斯加州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钻油法案。

  4月,布什向国会提交了一揽子能源计划,其中包括让国会授权给联邦机构,使其对建立更多的进口液化天然气转运码头拥有最终决定权。

  4月21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能源法案,主要内容包括允许在阿拉斯加州北极野生动物保护区开采石油;向美国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传统能源生产公司提供80亿美元的减税和补贴及10年租税优惠奖励;为墨西哥湾深水区勘探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提供20亿美元的资金;新法案还授权能源部将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增至10亿桶。

  4月27日,布什呼吁减少美国对外国能源供应的依赖,并提出包括鼓励新建核电站以及在废弃的军事基地建造炼油厂等一系列能源政策建议。布什总统称,政府将继续支持美国能源公司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减少美国公司在海外投资、贸易的障碍。

  6月28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一项新的能源法案。主要包括:今后10年再给传统能源公司和核能公司180亿美元减税优惠,鼓励它们增加能源生产;扩大使用乙醇和生物柴油,采取措施增加天然气进口。

  8月8日,美国2005年新能源法案由美总统布什签署生效。根据该法案内的一项附带条款,美国将对中国在世界各地争购石油活动展开调查。

  由以上法案可以看出:一是美国想极力维持目前的高油价,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一方面通过巨额的优惠政策鼓励国内能源的生产,减少国外能源依赖,另一方面又鼓励能源公司到国外竞争。二是石油、煤炭、天然气、核能等传统能源再次受到重视。换句话说,今后几十年没有其他能源可以替代上述传统能源。三是天然气将成为美国及世界未来极为重要的能源,天然气资源已受到美国的相当重视。



挟“石油”以令世界?



  石油作为工业的血液,和世界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关系到整个世界发展的走向。谁控制了它,谁就将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石油不仅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着国际政治、军事格局的形成。美国深循此道,通过控制全球的油气资源国、油气主要运输的海峡、港口和通道,力图控制整个世界的石油资源,通过“石油”这个工具达到控制整个世界的目的,故美国当前首要的战略目标就是维持其当前的霸权地位。通过高油价的冲击,制造新的经济危机,并以此拖垮需要进口油气资源的发展中国家。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美国已将中国视为对其霸权地位构成威胁的主要对象。

  今年以来,美国一直逼迫人民币升值,同时宣传中国是高油价的制造者,中国成了高油价的“替罪羊”,使得中国目前正承受着巨大的能源压力。美国对世界石油资源的控制上表现出的霸权主义是赤裸裸的。前段时间轰轰烈烈的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事件也就很好解释了,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就犹如从虎口里拔牙;但此事件也给我们提了个醒:中国要从世界获得一定份额的石油还需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能源战略的选择



  能源问题将决定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目前中国解决高油价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节能,要把节能看做是中国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各行各业都应予以高度重视。并且把节能的措施落到实处,尽快征收燃油税,减少能源消耗。

  从中国油气勘探现状和探明程度分析,中国石油的勘探正方兴未艾,刚刚进入储量增长高峰期,整体上处于勘探的早中期阶段,说明中国油气资源潜力还较大。我们通过增加勘探投资的开发力度,使得中国石油产量保持上升的势头。

  目前中国采取了“走出去”的能源战略,但“走出去”必须要以周边国家为重点,以安全运回国内为目的。在“走出去”的同时,需要更多注意经济成本的问题,能源短缺将是中国未来数十年面临的最大问题,通过智慧以最小的经济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大力发展中国的天然气产业。21世纪将是天然气的世纪,目前中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不足3%。中国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剩余可采储量为2.5万亿立方米,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可开采62年,中国天然气发展潜力巨大。同时实施LNG引进战略,目前的关键是通过签订长期供货合同解决气源持续供应问题。

  下游炼油企业采取国家补贴方式,目前不宜采取和国际联动的方式。如果成品油和国际接轨,将会给中国的经济造成相当影响。对上游企业不是加大税收力度,而是采取一定的鼓励政策,使得石油公司在国内和国外生产尽可能多的石油、天然气。。
灯青卷黄平生慰,
但看西窗半垄竹!
发表于 2005-8-22 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分析透彻!。
发表于 2005-8-22 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5-8-22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Good article. thanks !。
发表于 2005-8-22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抓住机会绝不放过设好止损 宁割勿扛
发表于 2005-8-22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05-8-22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句相反的话:中国靠高能耗取得的过快发展理应受到打击。中国消耗的能源全球第二!可GDP少的可怜。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特别是各地政府无能,根本就是为自己往上爬,......。
 楼主| 发表于 2005-8-22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追涨杀跌 于 2005-8-22 09:08 发表
说句相反的话:中国靠高能耗取得的过快发展理应受到打击。中国消耗的能源全球第二!可GDP少的可怜。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特别是各地政府无能,根本就是为自己往上爬,......。



本文的几个观点:

1、油价高涨的原因, 持续性
2、油价对未来经济的影响-------->  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影响的程度
3、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以及对策------> 人民币的影响

..................

其他结论和因素不在转贴此文的初衷!

如有高手, 进行更深度的分析或发现其他端倪, 是我等菜鸟之福!

[ 本帖最后由 xiujian 于 2005-8-22 09:18 编辑 ]。
灯青卷黄平生慰,
但看西窗半垄竹!
发表于 2005-8-22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收益了 谢谢。
计划操作 操作计划
发表于 2005-8-22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一针见血!。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8-21 12:31 , Processed in 0.04226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