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本周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表示,中国在2004年将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的比重降低了6个百分点,这个相对较大的变动意味著,美国可能将无法再依赖亚洲来弥补其不断膨胀的经常项目赤字。
2004年中国持有的硬通货币资产将近6,100亿美元,其外汇储备在全球仅次于日本而位居第二位。
中国的外汇储备在2004年剧增2,099亿美元,部分原因是为了投机于人民币汇率向上重估的可能性,巨额海外资本流入中国,但另一方面,中国2004年的贸易顺差达到6年来最高水平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升至创纪录规模也刺激了外汇储备的增加。
雷曼兄弟分析师表示,虽然外汇储备大幅增加,但美元资产所占比例却从2003年的82%降至 76%。
由驻伦敦分析师Shruti Sood撰写的这份报告称,近期的一次调查也支持了研究的结果。调查发现,外国中央银行在过去两年中增加了外汇储备中欧元的比重,而相应减少的则主要是美元。
周四发布的这份报告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央行(PBOC)的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元资产,尤其是短期金融工具,如美国国债和银行存款。
报告称,有趣的是,他们注意到中国央行正在缓慢地将其外汇储备从主要为美元转为更加多样化,2004年美元资产的比重从2003年的82%降至76%。
报告称,鉴于近期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Junichiro Koizumi)以及韩国央行(Bank of Korea )有关外汇储备多样化的言论,这些发现表明一个事实,即美国将无法再像近年来一样依赖亚洲官方来为其弥补不断增加的经常项目赤字。
小泉纯一郎本周对日本国会称,日本的外汇储备需要多元化,因日本外汇储备目前仍以美元为主。
韩国央行(Bank of Korea)上个月也表示,其倾向于使外汇储备多元化,但央行行长朴升(P ark Seung)后来强调,这并不意味著韩国打算抛售美元资产。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State Administr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局长郭树清近期也为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进行辩解,同时他还竭力劝阻针对人民币汇率的投机行为。
郭树清在上周末发表讲话时表示,中国不会因短期汇率变化而调整外汇储备结构。
他说,中国不会根据汇率的短期波动(如美元贬值)来调整外汇储备结构。若在美元下跌时抛售美元,便意味著遭受损失。若抛售美元,则须买入其他货币,例如欧元。但如若欧元下跌,那又该怎样呢?
虽然郭树清表示中国央行不愿抛售现有的美元资产,但他的言论仍为中国在新外资流入时减少新增外汇储备中的美元留出了余地。
中国外汇储备的构成情况属国家机密,但中国公开表示,其绝大部分外汇储备为美元资产。
但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使得中国央行控制国内货币供应的能力难以施展,因硬通货兑换成人民币后需要利用货币市场工具从经济流通中回收。
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分析师说,中国央行2004年花费了人民币1.61万亿元(合1,94 5亿美元)来买进外汇,以维持人民币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此金额较上年同期增加了40%。
郭树清本周将矛头再度指向货币投机者,警告他们称,外汇管理机构正密切监控著资本流入,并计划针对一切违规行为采取行动。
中国也一直在逐步放宽对资本流出的限制,这是中国旨在给其有管理的汇率制度减压的策略的一部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