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对于亏赢比例为1:3的疑惑?欢迎大家拍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28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www.y2cn.com
无论是书上还是论坛里或者是那些名家之言,都说在交易中要把止损和止赢的比例设立为1:3或者1:2等等,反正止赢远远大于止损,我很是疑惑,各位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我觉得这样设立的话,表面上看来盈利会大于亏损,实际交易成功次数的比例会明显下降,而且相比1:1的比例,更加难以介定交易成功比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至少1:3比1:1更加难以判断!
发表于 2004-8-28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定道理,我想1:3可能劝人们不要逆市做单,特别判断没多少空间时,不值得去搏。假如1:1的话,错的多便亏鉴与此,只有两种方案一是准确率,二是盈亏比,这样一来前种应该1:1,而后者因人而异。
平常心做事。
 楼主| 发表于 2004-8-29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应该将准确率和盈亏比结合,只是在1:3的情况下,很多东西不好判断,没有1:1好

发表于 2004-8-29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盈亏比率设为1:1是否认为并不看好行情,本人认为还不如观望为上策.只有当看好才杀入,当然比率要有差别.不知对否?
发表于 2004-8-29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盈亏比率设为1:1是否认为并不看好行情,本人认为还不如观望为上策.只有当看好才杀入,当然比率要有差别.不知对否?
发表于 2004-8-29 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是一个指标。 如果行情有变立止,还去管它什么比率?但如果行情顺利,要一路定止赢。
发表于 2004-8-29 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hiiigo at 8-28-2004 07:22 PM:
无论是书上还是论坛里或者是那些名家之言,都说在交易中要把止损和止赢的比例设立为1:3

采用止损思想的典型代表是江恩,我很喜欢他的一些理论法则。可是在最后期的交易中,江恩穷困潦倒,最终死于贫困。可是这位交易奇才的最终结局却被他先前的辉煌掩蔽了-----华尔街四十五年等诸多有名气的书本为我们制造了一位战无不胜的大师形象,然而真正的市场才是唯一的大师。所以对于止损,还是让市场来说话。我喜欢坛中大漠风云先生的《傻子炒外汇》帖子,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他与我一样是很少设止损的,不过建议市场新手小心为之。我认为这份帖子符合市场规律。江恩的止损我大大的怀疑。
凡事相信 凡事包容  永不止息
发表于 2004-8-29 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点提示

以上不设止损的方法,建议没有经验的新手不要采用。没有经历过战场的腥风血雨,是不能适应这种奇特的系统的。如果在均线助跌,KD高位顶背离,双死叉,黄金阻力位出现,K线出现流星线,十字星,周KD与日KD指标共振等看跌形态一齐出现的话,依然坚持做多,那么后果可能是可怕的。在此重点提示,不想误导。
凡事相信 凡事包容  永不止息
发表于 2004-8-29 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二位说的很精彩,确实如此,本来止损和止赢是一门学问,要学的东西太多.更何况还有大师级专家还停留在理论上,实际操作还是因人而异.建议做保证金交易,开始时候下单小一点,尽可能盯盘操作.或者止损放的远一点,看看不行,坚决出场.总之顺势而为为上策.
发表于 2004-8-29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样的交易

江恩先生在年轻时虽有惊人的交易纪录,但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其晚年并不成功的纪录,关键的一条就是他在不断添加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并因此致力于《金融占星术》的研究。这很像晚年致力于研究神学的牛顿先生和研究统一场论的爱因斯坦先生。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中的“缺陷”,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如:牛顿先生希望可以揭开自己理论没有办法解决的“原动力问题”;而爱因斯坦先生是试图证明“上帝不会和我们玩随机的游戏”。三位天才都演绎了灰色晚年,如果单以成败计较的话。总而言之,止损是一个严肃的话题,我的建议结论是,止损与不止损的处理手法须依据具体情形灵活处理,万万不可拘泥于一种僵化不变的所谓系统-----采取不当的话,后果可能是致命的暴仓!止损是正确的,同时,不止损也是正确的!
凡事相信 凡事包容  永不止息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7-21 15:49 , Processed in 0.04623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