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外国的出口商抑或是本地的进口商。例如,进口商要进口 100 万美元的商品,他就需要有进口许可证,而这个许可证正是 100 万美元出口商品的副产品。如此一来,贸易平衡自然也就得以实现。由于我们每月的出口总量大约为 800 亿美元,因此我们就要发放巨额的等量进口许可证──即每月 800 亿份进口许可证──而且人们肯定会把这些许可证拿到极其活跃的流动市场中进行交易。至于哪些希望把商品出口到我 们国家的出口商将得到这些许可证,以及他们愿意以多高的价格购买许可证,都将由市场竞争来决定(在我想来,许可证的使用期限应该要短,大概在半年左右,这样投机分子就不会有兴趣囤积居奇了)。
为了能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让我们假定每张进口许可证的售价为 10 美分──即每一美元出口商品的背后都有 10 美分的盈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个数字就意味著,美国的生产商把自己的商品拿到出口市场上销售所获得的收入要比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多 10%,这 10% 的盈利即来自出售进口许可证。
在我看来,许多出口商会把这笔收入看作是成本的削减,这样它们就会降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日用类产品将尤为支撑这种措施。例如,如果铝在国内市场上的售价是 66 美分 / 磅,而进口许可证的价格是铝价的 10%,那么国内的铝生产商在国际市场上能够以 60 美分 / 磅的价格(加上运输费)销售,与此同时生产商还能获得正常的利润率。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产品将变得极具竞争力,出口也将扩大。照此发展,美国的就业机会也将有所增加。
当然,那些向美国出口商品的外国厂商将面临更加艰难的经济形势。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贸易“解决方案”──毫无疑问,解决方案必将出台──它们都得直面这个问题 [正如赫伯 斯坦(Herb Stein)所言:“如果某件事情无法永远运转下去,那它终将停止。”] 采用进口许可证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那些向美国出口商品的国家获得极大的灵活性,因为这项计划并没有使某个具体行业或某种具体产品处于不利的位置。自由市场将最终决定哪些产品会销往美国,以及由谁来销售。而进口许可证只是决定了所售产品的美元累计总量。
为了清楚地说明在进口方面究竟会出现哪些情况,我们以进口商按 2 万美元的价格进口的轿车为例。按照新的计划并且假设进口许可证的售价为车价 的 10%,那么进口商的成本将升至 2.2 万美元。如果市场对这款轿车的需求非常旺盛,进口商则能够轻松地把这笔成本转嫁给美国的消费者。然而在通常情况下,市场竞争的作用会要求外国制造商即便不承担 2,000 美元进口许可证的全部费用,也要分担一部分相关成本。
当然,在这个进口许可证计划中并没有免费的午餐:美国公民也必将为此承担部分负面后果。绝大部分进口商品的价格将会上涨,而且那些具有竞争力的国产商品也将涨价。无论是从整体利益来看,还是从局部利益来看,进口许可证的成本都会像税收一样作用在消费者身上。 这是个严重的倒退。然而,不论是让美元不断贬值,或者对具体产品加征关税,抑或是对进口商品发放配额(在我看来,借助这些措施取得成功的几率很小)都同样存在著缺陷。我们会因为目前进口产品的涨价而承受一定的痛苦,但如果我们听任政府以前所未有的额度,拿自己国家的净资产去做交换,我们同样会承受痛苦,而且与后者相比较,前者的痛苦几乎算不了什么,而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认为,进口许可证很快就会让美国走上贸易收支平衡的轨道,尽管与当前的进口水平相比较,这种收支平衡会有所下降,但它却优于当前的出口水 平。虽然说哪个行业最终能够通过“比较优势”的考验是由自由市场来决定的,但是进口许可证仍将适度帮助美国的各个产业提高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这种方法不会被那些净出口国所效仿,因为它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度毫无意义。那么主要的出口国会在其他方面采取报复性措施吗?这个计划会引发另一场史慕德-哈利(Smoot-Hawley)关税大战吗?(美国总统胡佛于 1930 年6 月签署“史慕德─哈利法案”,触发了全球贸易报复行动,导致世界贸易迅速滑落──译注。)几乎不会。在“史慕德-哈利法案”的时代,我们享有不合理的贸易顺差,而且我们希望予以维持。如今我们遭受著严重的贸易逆差,而且世界各国都认为我们应该纠正这个错误的局面。
几十年来,世界各国一直在与形式多样、错综复杂的惩罚性关税、出口补贴、配额和盯住美元的汇率等现象做斗争。长期以来,那些试图积聚巨额贸易顺差的出口大国都采取了许多抑制进口、鼓励出口的措施,但是至今仍未爆发过大规模的贸易战。一项促使全世界最大的贸易债务国实现收支平衡的建议肯定不会令某个国家陷于经济崩溃。世界出口大国在过去一直表现得较为理智,它们将来仍会如此──但与以往一样,它们也会试图让我们相信,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它们会采取完全不同的行动。
实行进口许可证计划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是,出口国──在经过一些初期的调整后──将把它们的聪明才智用于鼓励从我国进口商品。让我们从中国的角度出发来看看这个问题,目前中国每年向我们出口价值约 1,400 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而仅从我们这里购买 250 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一旦实施了进口许可证制度,中国可能采取的措施之一是每年购买 1,150 亿份许可证,以弥补这个缺口。但是,它也可能做出另一种选择,即减少对美国的出口以降低对进口许可证的需求,或者增加从我们这儿购买的商品数量。而后一种 选择对中国来说可能最为适合,而且我们也希望它实施这一举措。
如果我们的出口得以增加,进口许可证的供应量将因此而扩大,那么进口许可证的市场价格也将随之下降。实际上,如果我们的出口能够显著增加,进口许可证就会变得毫无价值,而这个计划也将因此而失去存在的意义。当世界出口大国意识到这种情况的发生已经在所难免时,它们可能会立即取消正在实行的抑制从我国进口商品的机制。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