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紐約外電‧6月10日
2004 / 06 / 10 星期四 22:18
近來市場對通膨的憂慮甚囂塵上,但並非所有的通膨指標,皆指向通膨在上升當中。因此使得葛林斯潘攸關得失的升息決策,益發艱鉅。
如果通膨如同多數聯準會政策制定者,及其他經濟學家所預期的溫和,央行緩步升息的做法則為妥當。
但如果經濟儀表板上閃爍通膨的紅燈,聯準會的升息之路或許將滿佈荊棘。
正因為如此的憂慮,葛林斯潘昨(9)日發出警告指出,「雖然聯準會視逐步升息為最佳的政策,但如果情況需要,央行將以更劇烈的方式,大幅升息」。
這事情可分兩方面來探討:首先在正面的消息方面,由商務部發布,測量通膨的個人消費支出(PCE)價格指數,去年上升了 1.4%,創下過去1年半來最大的增幅,而且持續溫和。
經濟學家指出,「聯準會政策制定者所密切觀察的該項指標,仍處於1%-2%間,令人感到愉悅」。
分析師則廣泛預期,「由於通膨相當溫和,聯準會將於央行6月29-30日的會議中,調升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0.25個百分點」。
Merrill Lynch(US-ML;美林)首席經濟學家 David Rosenberg於昨日對客戶發表的報告中指出,「聯準會鷹派及看壞債市者,所能夠找到任何物價將上揚的故事,我們都能夠找到反證」。
同時根據最新的一份消費者調查,通膨長期的展望,依舊穩定。「通膨的預期為一項自我預言,如果消費者認為物價將繼續上揚,他們支付更高價的意願,就會更強,而這也將導致企業進一步大幅調升物價」。
就負面的消息而言,根據勞工統計局最新的數據, 4月份的核心物價指數,於今年4月截止的一年,上升了 1.8%,創下自去年 1月以來的最高水準。如將該數據進一步拆解,則更令人憂慮。今年2月至4月物價上升的幅度,將其延伸至全年來觀察,將達3.3%,為1993年以來首見。
進一步來看,上述所提及的良好個人消費支出,有可能不是那麼好。Morgan Stanley(US-MS;摩根史坦利 )首席美國經濟學家 Richard Berner,於公司網路上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中指出,「個人消費支出,包含政府對於部分物價的猜測,這些猜測無從考證,例如銀行對你收取列印每月存款報告書的費用」。
此外, ISM最新發布的一份製造業報告,則隱含更有警告意味的 5月份通膨數據。對於採購經理人指數中,支付價格維持接近4月份創下 25年高點的紀錄,BMO Nesbitt Burns資深經濟學家Russell Sheldon表示,「經濟成長高過去年保守的預期一大截,造成廣泛且大幅度的物價上揚,這些勢必將轉嫁給消費者」。
部分經濟學家相信聯準會可能調升聯邦基金利率至 4%,並維持中立的貨幣政策。但部分經濟學家擔心,「等待的時間越久,升息的時點可能就會愈快到來」。
當然市場也存在另一種憂慮。如果聯準會升息的幅度既快又大,將會引領經濟朝反方向發展,挫傷在低利率時期負債過高的消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