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索罗斯别江湖:金融大鳄如何发迹? 谁将接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www.y2cn.com
[讯:]全球投资界最受关注的人物之一乔治·索罗斯,在他80岁之际,要关上他一手创办的量子基金的“大门”了。

量子基金在上周宣布:基金决定关闭一切投资委托,“清返”全部外来客户的投资款。量子基金从此将成为私人家族基金。

美国《华尔街日报》对此评论:“全球最成功的一位对冲基金经理,走到了对冲基金生命周期的终点。”

索罗斯为“最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不算夸张。索罗斯把在1969年创建量子基金时的10万美金变成了今天的1亿多美金,平均每年增长20%,总回报率约为102000%。美国媒体扫瞄了一下,认为如此成绩只有“股神”沃伦·巴菲特可比。在相同时期内,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每股账面价增长了135000%。

量子基金解释“关门”的理由是基金不适应在美国金融监管“新规”下继续运作。“新规”要求一定规模以上的对冲基金必须公布投资者和职员信息、资产规模、财务状况、业务运行以及“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并“接受证交会官员的定期检查”。如同当时华尔街的大玩家、肯尼迪总统的父亲老肯尼迪被罗斯福总统“以毒攻毒”、任命为美国证交会第一任主席一样,索罗斯也曾被白宫召去就金融监管做“咨询沟通”。但索罗斯这次显然对“新规”很是不满。索罗斯将一些条例斥之为“繁文缛节”,他用“关门”表明姿态。

从来自匈牙利的一个普通犹太移民,到身家超越145亿美元成为我们这个星球最富有的人之一,索罗斯演绎了他令人眩目的投资传奇。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出手狙击英镑,令英镑退出欧洲汇率机制,被金融界称为“令英格兰银行破产的人”,他自己进账10亿美元。后来他又对墨西哥货币比索发起攻击,使墨西哥外汇储备竟然一时告罄,墨西哥比索和股市崩溃,量子基金大获其利。再后来,就是著名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索罗斯指挥操控,对泰国、马来西亚的货币进行大规模连环做空,东南亚几成索罗斯的“提款机”。索罗斯也就此被称为“金融大鳄”。马来西亚时任总理马哈蒂尔对索罗斯恨得咬牙切齿,斥责索罗斯的手“沾着东南亚国家的血”,而索罗斯回敬:他只是依“市场规则”行事。他甚至“冷酷”地提示:那些金融体系本身存在巨大致命漏洞的国家都应反省“漏洞由来”,抱怨市场无补于事。

索罗斯从不把自己视为单纯的投资家,他以“哲人”的视角观察市场、观察世界、观察人性。他当初将自己的基金取名“量子”,是因为他认为,证券市场就像微粒子的物理量子一样,定数不可能有,变数一定有。索罗斯并对市场提出了他著名的有别于“价值投资论”的“反身性理论”,即投资人的心理和投资行为反过来也会影响市场价值。

无论如何,索罗斯丰富了我们对现代资本市场的阅读。有分析称,量子基金中止投资委托意味着其将退出国际一线对冲基金阵营。但量子基金目前的资金规模约255亿美元,在向投资客户返还共约10亿美元后,它还是一只巨量级基金。如此,“金融大鳄”索罗斯真能抽离市场江湖吗?

索罗斯:天才魔鬼混合体

他是当之无愧的股市天才、金融大师——从1969年建立“量子基金”至今,他创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业绩,以平均每年20%的综合成长率令华尔街同行望尘莫及。

他又是令人闻风丧胆的金融杀手、市场魔鬼——他的狙击曾经让英国央行溃不成军,更曾亲手掀起了一场轰动世界的亚洲金融风暴。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就是当今金融界最响当当的人物——乔治·索罗斯。

北京时间7月27日,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致信全体股东,索罗斯将不再为外部投资者理财,从此结束近40年的对冲基金经理人生涯。

在叱咤全球金融市场40年之后,索罗斯似乎是亲自为他创造的这个时代画上了句点。而作为一个天才与魔鬼的混合体,他的名字,仍将永载金融史册。

人生三级跳 金融家哲学心

乔治·索罗斯1930年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一个犹太人家庭。1944年,随着纳粹德国占领布达佩斯,索罗斯随全家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

那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痛苦的时期,全家凭着父亲的精明和坚强,靠假身份证和较多的庇护所才得以躲过那场劫难。这场战争给索罗斯上了终生难忘的一课:冒险是对的,但绝不要冒毁灭性的危险。

1947年秋天,17岁的索罗斯只身离开匈牙利,准备前往西方国家寻求发展。他先去了瑞士的伯尔尼,尔后又去了伦敦。他曾经不名一文,只能靠打一些零工维持生计,直到1949年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学习。

在伦敦经济学院,索罗斯虽然选修了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米德的课程,但他本人却认为并未从中学到什么东西。他受到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的影响更深——在大学的最后一年,索罗斯几乎完全专注于波普的“开放社会”理论,撰写了不少自己的哲学论文,雄心勃勃地要做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可惜,家庭的贫穷和波普的劝阻使“哲学家索罗斯”最终选择了回归专业,谋求一份“更有前途”的经济或金融工作。

于是,“金融家索罗斯”诞生了。

二十多年之中,从伦敦到纽约,索罗斯经历了欧美金融家最典型的“三级跳”──从默默无闻的普通交易员,到明星交易员兼高级分析师,最后创办自己的基金,成为华尔街的一支独立力量。

人们都认为索罗斯是一位聪明、机警、善于学习的专业人才,但是他更愿意把自己的成功归于“哲学”,即用高屋建瓴的哲学思维方式来分析纷繁复杂的金融市场。多年以后,在著名的《金融炼金术》一书中,索罗斯坦率地表示,他在职业生涯的前期“完全没有用到在大学学习的任何知识”;至于职业生涯的中后期,他主要运用的也是他在大学最后一年培养起来的“哲学思维方式”,这有助于他更深刻地理解金融市场的非理性和“反身性”(即金融市场和投资者之间是互相影响的,不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总而言之,索罗斯基本不相信现代金融学,在他看来,他的成功本身就是对现代金融学理论的嘲笑。

敏锐狙击手 天才造就魔鬼

1969年开始,索罗斯与他的著名合伙人吉姆·罗杰斯在纽约开设了“双鹰基金”,初始资本为25万美元;十年之后,这家基金更名为“量子基金”。
  
在过去42年中,量子基金的平均每年回报率约为20%,被列为给投资者带来最高净回报的10个对冲基金之首。

索罗斯的金融才能是世所公认的。

某电视台记者曾对此做过这样的形象描述:索罗斯投资于黄金,所以大家都认为应该投资黄金,于是黄金价格上涨;索罗斯写文章质疑德国马克的价值,于是马克汇价下跌;索罗斯投资于伦敦的房地产,那里房产价格颓势在一夜之间得以扭转……

索罗斯就是有这样一种魔力,他振臂一挥,便可以制造一场混乱,而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在混乱中保持冷静的观察与敏锐的思考,然后稳、准、狠地做出决断,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1992年,他成功押注英国将被迫让英镑贬值并退出欧洲汇率机制,狂赚10亿美元,并得名“打垮英格兰银行的人”。这一年其基金增长了67.5%。

1994年,他又对墨西哥比索发起攻击,使墨西哥外汇储备在短时间内告罄,不得不放弃与美元的挂钩,实行自由浮动,造成墨西哥比索和国内股市的崩溃,而量子基金在此次危机中收入不菲。

索罗斯擅长对国际政治、金融政策、通货膨胀的变化、利率和货币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挖掘投资的机会。1997年震撼全球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便是一个更好的案例。

1997年3月,索罗斯基金开始放空泰铢,随后在国际游资的推动下泰铢狂跌不止,索罗斯管理的基金从中获取了暴利。之后他决定席卷整个东南亚,再狠捞一把。这场扫荡东南亚的索罗斯飓风一举刮去了百亿美元之巨的财富,使这些国家几十年的经济增长化为灰烬。

意犹未尽的索罗斯将触角又伸向了刚刚回归中国的香港,却不曾想被香港政府和其身后挺立的中央政府打乱了算盘,这才放弃港币悻悻而归。

喜欢与中央银行对着干,已经成为索罗斯独特的“名片”。华尔街时报曾将他称为“金融界的坏孩子”,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则直接怒斥他为“亚洲金融危机的纵火犯”。

直觉投机派 隐退江湖未必休

事实上,索罗斯从不隐瞒他作为投资家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他信奉的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他对在交易中遭受损失的任何人都不存在负罪感,因为他也可能遭受损失。

比如1998年投资俄罗斯国家电信公司Svyazinvest就被索罗斯认为是其投资生涯中最大的败笔。“我自己满怀希望,结果被它骗了。”

发现自己犯了错怎么办?“抛售、退出。”索罗斯的答案简洁有力,“最简单的是,了解自己的错误,研究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

在索罗斯看来,金融市场技术分析没有任何理论根据,真正有用的还是基本面分析,尤其是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对于自己在金融市场上的超凡运作能力,连索罗斯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他承认,自己的投资很多时候都是基于“动物直觉”,而不是分析。他甚至拿出过这样一个看来毫无根据的理由:每当金融市场有不良现象的时候,他的后背就会莫名地疼痛难忍,他就以此为直觉做出最初判断。

但近年来,索罗斯的直觉却似乎总是出错。调查公司报告显示,其量子基金尽管保持着20%的年均回报率,但过去18个月表现极差,去年仅获利2.5%,今年上半年更亏损6%。此外,索罗斯旗下1/3与能源业有关的股票投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

有人认为,业绩不佳,或许正是索罗斯做出退休决定的一大原因。但在另一些分析者看来,事情却未必那么简单。

据悉,索罗斯返还给投资者的资金将不到10亿美元。对于掌管着255亿美元量子基金的索罗斯来说,这一转变其实属象征意义,因为他仍可靠基金余下的245亿美元家族资产,在金融市场兴风作浪。

彭博通讯社指出,对索罗斯来说,把公司变成纯粹家族生意,显然更有效益,亦不用为公开投资细节烦恼。

同时,还有消息称,量子基金目前持现比例高达75%。这更让一些分析人士笃信,此时宣布退休的索罗斯,很可能只是暂时封刀,一旦时机到来,又将大干一番。

多面索罗斯:慈善家+哲学家+作家

据悉,本月即将年满81岁的索罗斯将在今年年底前,返还总额不到10亿美元的外部投资资金。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索罗斯致投资者的一份信函显示,索罗斯的公司未来将不再接受外部投资者资金,只着重管理他个人和家族的资产。

索罗斯一面在金融市场上进行着无情的杀伐,将众多无辜者碾于他的战车之下,同时,他又是一个握有巴顿和平奖的慈善家。而这个名头也不是空穴来风,有人做过预测,索罗斯可能是美国,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家。同时他还是许多人眼中的哲学家和作家。

慈善缘起:“为了变得富有而死去是失败的”

去年12月某个寒冷的周一晚上,索罗斯驱车一个小时,从曼哈顿赶到康涅狄格州的格林威治布鲁斯博物馆。他要为学者救助基金(Scholar Rescue Fund)募集资金而演讲。从2002年起,该计划已向来自40个国家的266位受迫害的学者提供了安全庇护。

索罗斯在为投资债券疯狂集资时突然领悟到,“如果只是为了变得富有而死去,我将是失败者。”

对索罗斯来说,解决办法就是投身于慈善事业。“做一些对这个世界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这才是值得为之献身的。”在他看来,“基金会使我可以抽身出来,可以关心别人多过自己。” 根据索罗斯个人著作,二战后他以匈牙利流亡身份在英国伦敦政经学院就读时,便初次想象要扮演慈善家的角色。

30年来捐赠80多亿美元

索罗斯在近期文章中透露,过去30年,他捐赠了80多亿美元资金来促进民主、培育言论自由、改善教育和消灭全球范围内的贫穷现象。

索罗斯的善举罗列起来数不胜数,仅1996年,他便捐出了3.5亿美元的善款;为帮助加利福尼亚州和亚利桑那州通过医用大麻合法化,索罗斯捐献了l00万美元;为一项旨在对绝症患者提供更有人情味和更具有实际治疗效果的“临终关怀”计划,他捐出1500万美元;为了对合法移民提供帮助,索罗斯捐献了5000万美元;另外,索罗斯还捐献了1200万美元,用以改进老城区和乡村地区的数学教学……

借助上述种种义举,索罗斯在1997年以慈善家的名义被美国人评为“全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此后,仅在2000年,索罗斯旗下的援助波黑基金会又为波黑的教育、卫生、社会发展等领域投入了近5亿美元的资金。

《时代》杂志2007年,曾刊载了索罗斯在美国计划投入7亿4200万美元,加上其它地区,总共已投入总额超过60亿美元。它也提及了两个专案计划:一亿美元资助俄罗斯的区域大学建设基础网络架构,以及5000万美元资助Millennium Promise去消灭非洲的极度贫困。

向中欧及东欧的科学家和大学提供援助、在萨拉热窝围城战时帮助平民、协助成立透明国际、捐赠4亿2千万欧元给中欧大学著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穆罕默德·尤纳斯的孟加拉乡村银行以及其微额贷款计划……在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开始捐款前,他已捐款多年也蝉联多年捐款金额第一。

也许,索罗斯在1992年因押注英国央行让英镑贬值从而狂赚10亿美元之举会渐渐淡忘于世,退休后, 索罗斯的新头衔,将是专职“慈善家”。

以“一个失败的哲学家”自居

很多学者认为,从思维观念和积极参与的各种社会活动来看,索罗斯更像是哲学家而非金融投资家;其著作则更具有哲学特色而非单纯的投资技术指导。

从1997年的《索罗斯——走在股市曲线前面的人》开始,中国读者逐渐了解了索罗斯,其著作被翻译成中文出版的包括:《金融炼金术》、《全球资本主义危机》、《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索罗斯论全球化》、《美国的霸权泡沫:纠正对美国权力的滥用》,以及最新的《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三本书国内尚无译文《易犯错的年代》(The Age of Fallibility)、《开放苏联》(Opening the Soviet System)和《支援民主》(Underwriting Democracy)。

从1985年8月开始,索罗斯坚持写投资日记。他把日记作为测试自己预言证券市场的变化能力的依据,也同样作为检验自己理论的机会。由于有日记,从1985年8月至1986年11月,索罗斯的观点和投资战略就有了详细的记载,并收入了索罗斯1987年写的《金融炼金术》一书。

在该书中,索罗斯首次提出了反身理论,尽管在当时看来并未在学术圈得到严肃的认可,但他已然将金融市场当作检验反身性理论的一个实验室。而促使他出版最新一书的主要动力则是“通过实时跟踪金融市场并发表看法,我可以确保反身性理论最终将会得到人们的严肃对待”。

索罗斯在最新出版的《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一书中曾以“一个失败的哲学家”自居,深受卡尔·波普哲学思想影响的他十几年来一直坚持以自己的反身性理论指导投资,即一个“参与者的看法和真实事件之间的双向反馈回路。人们将他们的决定基于他们对于事件的认知和了解,而并不是基于他们所面临的真实事件。他们的决定对事件产生了影响,而事件的改变则很可能反过来改变他们的想法。”然而这一理论却一直未被学界所认可。

他认为,金融市场动荡无序,股票市场的运作基础不是逻辑,而是心理。跑赢市场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握这种群体心理。索罗斯在预测市场走向时,比较善于发现相关市场的相互联系,这使得他能准确地判断一旦某一市场发生波动,其他相关市场将会发生怎样的连锁反应,以便更好地在多个市场同时获利。

大半生颇具争议的索罗斯,背后究竟拥有怎样的女人们?

1955年, 初到美国不久的索罗斯忙于工作以求立足,他遇到了德裔姑娘安娜莉,并于1961年结婚。随后,两人在狭小的套间里迎来了三个儿子的出生。事业有了起色后,他们搬进了可以俯瞰中央公园的高档公寓,儿子也进入了昂贵的私立学校,家里雇有司机和女佣……但安娜莉从不穿名牌设计师的服饰,她乐于自己烹饪,索罗斯也喜欢品尝妻子的手艺。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其乐融融的家庭,却最终解体。索罗斯夫妇1980年正式离婚。

1983年,索罗斯和比他小25岁的苏珊在南安普顿举行了婚礼。苏珊吸取索罗斯上一段婚姻失败的教训,生下两个儿子后,她要求索罗斯变得更有人情味。在苏珊的坚持下,一家人居住在纽约第五大道的私宅里。学习艺术的苏珊热衷设计装修,她把家里装饰成18世纪英国古式建筑风格。

索罗斯常常奔波于世界各地,一年有六个月在外旅行。刚开始,苏珊还能与他相随相伴,他们共同成立了19个基金会,捐款20亿美元。可后来苏珊更想拥有自己的空间,她把心血倾注在设计工作和养育两个儿子上,两人不再形影不离。2004年,当两人的婚姻走到21个年头时,终于止步了。

后来,索罗斯的“黄昏恋”更富戏剧性:一个是约旦国王遗孀,一个是国际金融大鳄;一个孀居八年,一个两度离婚;他们相差21岁,却同样极富传奇色彩。

努尔王太后原名丽萨·尼吉卜·哈拉比,她是普林斯顿大学招收的第一批女生之一,获得了建筑与城市规划双学位,并随在安曼工作的父亲来到约旦。1976年在一个集会上,丽萨遇到了约旦国王侯赛因。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终,她成为了侯赛因的第四位王后,八个孩子的后母,名字也变为“努尔·侯赛因”,意为“约旦之光”。

与侯赛因国王21年的婚姻中,努尔是贤良的妻子,母仪天下。1999年,侯赛因国王临终前,将王位传给了他第二任妻子所生的王子,努尔王后的大儿子被立为王储。努尔成为约旦人民心目中的“准王太后”。

索罗斯与努尔的初相识是在1998年,当时他们共同参加了一个反地雷运动的慈善晚会。嗅觉灵敏的狗仔队发现,努尔像去听恋人的演唱会一样,出现在索罗斯在英国牛津大学的演讲会观众席上。演说之后,他们两人一起驱车离去。2007年2月,努尔与索罗斯一起前往利比里亚。他们还一起在为“利比里亚教育信托基金”筹款。然而,最后,他们的恋情也渐渐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

曾经的黄金搭档罗杰斯

真正给索罗斯的投资生涯带来重大转折的是他遇到了耶鲁大学毕业的吉姆·罗杰斯,两人结成联手。在他们联手的10年间,成为华尔街上的最佳黄金搭档。

1973年,索罗斯和罗杰斯创建了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公司刚开始运作时只有三个人:索罗斯是交易员,罗杰斯是研究员,还有一人是秘书。索罗斯基金的规模虽然并不大,但由于是他们自己的公司,索罗斯和罗杰斯很投入。他们订了30种商业刊物,收集了1500多家美国和外国公司的金融财务记录。罗杰斯每天都要仔细地分析研究20份至30份年度财务报告,以期寻找最佳投资机会。他们也善于抓住每一次赚钱机会。 正是由于索罗斯和罗杰斯超群的投资才能和默契的配合,他们没有一年是失败的,索罗斯基金呈量子般的增长,到1980年12月31日为止,索罗斯基金增长3365%。与标准普尔综合指数相比,后者同期仅增长47%。

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索罗斯的事业蒸蒸日上,特别是1980年,更是一个特别值得骄傲的年度,该年度基金增长102.6%,这是索罗斯和罗杰斯合作成绩最好的一年。此时,基金已增加到3.81亿美元,索罗斯个人也已跻身到亿万富翁的行列。但令人遗憾的是,罗杰斯此时却决定离开。这对合作达10年之久的华尔街最佳搭档的分手,多少有点令索罗斯失落。索罗斯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他甚至曾想过要退出市场,去过一种平淡的生活。

之后,罗杰斯一边环球旅行一边投资,他曾经两次环游世界,第一次在1990年,骑着摩托车,去50多个国家,花了近两年时间;第二次是1999年,开着奔驰旅行车,历时三年,途经116个国家,从冰岛出发经过欧洲、日本、中国、俄罗斯、非洲、南极、澳大利亚、南美洲然后回到美国,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一对儿子或将接班

从2004年开始,索罗斯就开始把自己公司的管理权一点点的交到两个儿子手里,希望他们最终接班。而这次退休的消息,就是他的儿子发布的。

索罗斯的两名儿子罗伯特(Robert)和乔纳森(Jonathan) ,以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副主席的身份在联名致投资人的信中写道,作出该决定的原因之一,是根据最新的金融监管规定,索罗斯基金必须在2012年3月之前完成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登记备案,否则就不能继续为外部投资者管理资产。而事实上,从2000年至今,该基金一直都在管理索罗斯家族的资产,因此把该基金真正转型为家族投资公司,可以不必在SEC登记信息。

“截至现在,我们一直靠着此前可以免于登记的规定,帮助允许和家族投资者利益相同的外部股东继续对量子基金(Quantum)投资,但是最新的监管法则出台后,这些规定将不能再用,索罗斯基金也转型成为家族投资公司,”乔纳森·索罗斯(Jonathan Soros)和罗伯特·索罗斯(Robert Soros)在信中表示,“希望向过去将近40年时间里把钱投资在索罗斯基金中的客户表示感谢,相信长期以来,这个决定已经给你们带来良好的回报。”

去年11月8日,索罗斯基金香港办事处正式开张。当天,索罗斯并没有亲自到场。他的二儿子乔纳森·索罗斯主持了办事处的开业仪式。41岁的乔纳森·索罗斯是哈佛大学法律学院的毕业生,现在是索罗斯基金香港办事处总裁。而香港办事处开业前,索罗斯的大儿子罗伯特曾到重庆“探路”,准备在当地大展拳脚。

索罗斯一直要求罗伯特肩负起重担,主持公司大局。罗伯特过去曾表示他不愿担任这个职务。罗伯特在同事们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声望,他们认为罗伯特能准确预见到全球的市场波动。但他们同时也指出,罗伯特更愿意专心致志地从事投资事务,而不愿接管整个公司。据公司里的人说,罗伯特曾表示,他现在觉得更愿意和他的弟弟一起在父亲的公司里负起更大的责任。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4-6-5 16:38 , Processed in 0.04286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