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分析角度看牛熊争夺战
2015年12月19日
众所周知,技术分析有三个基本假定:首先,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这个前提的实质含义就是价格变化必定反映供求关系,如果需求大于供给,价格必然上涨;如果供给大于需求,价格必然下跌。供求规律是所有经济预测方法的出发点,这也意味着,只要价格上涨,不论是因为哪些具体原因,需求一定超过供给,从经济基础上说必定看好;如果价格下跌,从经济基础上说必定看淡。归根结底,技术分析者不过是透过价格的变化间接地研究基本面。
其次,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这是技术分析的核心,也是牛顿惯性定律的应用。研究价格图表的全部意义就是要在一个趋势发展的早期,及时准确地把它揭示出来,从而达到顺着趋势交易的目的。
第三,历史会重演。技术分析和市场行为学与人类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价格形态,它们通过一些特定的价格图表形状表现出来,而这些图形表示了人们对某市场看好或看淡的心理。这些图形在过去的几百年里早已广为人知、并被分门别类了。既然它们在过去很管用,就不妨认为它们在未来同样有效,因为它们是以人类心理为根据的,而人类心理从来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2015年6月以后的上证指数大体可参考1997年5月以后的走势。一个共同特征是年线,即牛熊分界线一直在缓缓走高。但股指多次跌穿年线,又回到年线之上。1997年9月至1998年3月长达7个月时间内,每月股指均在年线上下波动,表明多空争斗激烈,市场处在牛熊边界之地,难分胜负。直到1998年3月27日一根中阳线向上突破,才单边上涨了2个月,一直涨到5月底。不过,股指在6月初开始下调。对比今年8月24日,千股跌停击穿年线,当时位于3395.82点,之后二个多月后才勉强在11月5日站上年线,11月27日大跌又跌穿年线,当时位于3639.54点。整体看来,今年大市要弱于1997年。
回顾1997年,当时股指牛熊争夺7个月之久,笔者估计,今年12月仍处于牛熊争夺战之中。目前来看,大盘上有解套压力,下有股灾底部2850点的长期历史性大底。大盘围绕年线上下,能不能赚钱其实取决于两点:其一,择时交易。年线下方低点买进,年线上方高点卖出,即踏准大市节奏(如果短线交易则参考30分钟、60分钟图);其二,择股交易,买到可以逆市上涨牛股。
(作者系深圳市圆融方德投资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