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刀子了,值得去接吗?
2015-01-20 11:08 | 机构观点
低估值回归过度的应激反应(银河证券)
表面看,市场下跌的导火索是证监会查两融违规、银监会限制委托贷款来源和用途,但是本质原因是市场行情的过度炒作。低估值回归虽然本身是一种基本面,但也要有合理的限度。本轮上涨过程中已确实有一些非理性因素:资金推动下的急速上涨在某种程度上是过头了。我们的经济本身并未进入新繁荣,实际上是处于改革整顿的过程当中。我们一直关注这种整顿的进程,发现当前经济是不容乐观的,经济下台阶仍在继续。
我们认为监管风暴改变的是资金的情绪,没有变化的是估值回归有一种进入新平衡的趋势。由于监管要求,有一些融资融券户可能有退出的需要,而大跌之下也有止损的需要,所以这种余震可能在短期内是很难消失的,市场将继续震荡。展望后市,我们认为“蓝筹股震荡寻找平衡,成长股需要时间消化估值”。我们建议关注新科技、国企改革和休闲服务业,尤其是等到下半年迪斯尼开园之后休闲服务很可能会有一个较好的发展。
“岛型反转”现雏形,慎防调整周期长(方正证券)
从技术上看,周一大盘低开低走,大幅下挫,所盘中有反复,但以次低点收盘,并呈价跌量增态势,5日、10日、20日、30日均线悉数告失,3100点失而复得,大盘留下一个78.28个点的大幅缺口,与上周五大盘留下的缺口相对应,形成“岛型反转”雏形,若短线不能回补缺口,则大盘中期调整在所难免,尽管再度惯性下挫后,短线大盘有望盘中技术性反抽,由于下跌中量能未有效释放,短线大盘继续调整压力仍存,慎防大盘中期调整。
我们认为,尽管昨大盘受消息面影响,走出大幅调整走势,但以国企改革、人民币国际化为代表的结构性牛市行情基础并未动摇,大盘长期趋势也未改变;但屋漏偏逢连夜雨,监管力度的加大,热钱的加速流出,叠加“大小非”减持,短线大盘雄风难现。昨大盘量能未有效释放,市场杀跌动力犹存,还有一个放量过程,3000点将岌岌可危。操作上,若盘中有技术性反抽,仓位较重者,则可针对手中股票做“T+0”操作,摊薄持仓成本,但忌追高,轻仓者观望等待时机,慎防强势股补跌。
权重领跌,大盘重创(申银万国)
根据目前行情,短线大盘仍有惯性探底要求,随后将转入企稳整理。
首先,造成大盘周一暴跌的主要原因是上周末管理层处罚部分券商违规进行两融操作,引发市场对券商股的估值进行调整,也包括部分券商出报告看淡未来券商的表现机会。同时,随着双融杠杆的收缩,市场成交量和活跃度也可能随之下降,降低了投资者对后市的预期。第三,由于金融股所占权重较大,权重股的领跌对主板指数的影响有放大作用。此外,管理层在目前阶段严肃整顿券商双融业务,也被认为是管理层不希望行情走的过急过快,希望合规运行,扎实稳健发展。
从市场暴跌的盘口看,7000亿元的成交量反映市场信心有所动摇,但其中大多数抛盘应该还是获利回吐的筹码,此时此刻立即缴枪割肉的并非主流,因此短线震荡可以看作为借力发力,顺势洗盘。由于目前还在年初,支持本轮牛市的两大驱动因素即降准降息预期和深化改革、政策红利释放的预期并没有改变,因此短线暴跌成为牛市高位拐点的可能性并不大。
从短线看,由于周一还有大批银行保险券商等个股跌停,因此周二早盘这部分股票还有利空能量释放,股市将会惯性探底,可能考验3000点整数关。随后,大盘有望企稳整理,整固复苏。
暴跌后政策打补丁,无需慌乱(海通证券)
19日市场大跌后,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回答记者采访时指出“你所提到的几方面的情况,被市场解读为监管部门联合打压股市,这与事实不符”、“对证券公司开立融资融券信用账户时证券资产低于50万的客户,继续按证监会原有政策和规定执行,不因为这一资产门槛而强行平仓”。这说明政策信号已经微妙变化,政策背景上,119市场大跌与13年6月钱荒类似,政策如微调会改变市场情绪。
上周五政策出台后,利空金融股是共识,但1月19日金融股几乎集体跌停,尤其是券商股开盘跌停,实际上第一天卖出机会很小,问题是第二天是否要卖出?我们建议继续持有,第一,短期市场情绪极度悲观,但管理层态度已微妙变化,观察后续政策是否微调。13年6月钱荒后,央行放水之后股市上涨,6月跌幅居前的资金敏感性行业,如地产、非银、银行,第一波反弹均居前。第二,展望未来,可能利多因素包括:降准降息、地产政策进一步松、短期打新资金解禁、欧元区量化,可能利空因素包括:宏微观数据不佳、美国议息会议干扰流动性、俄罗斯、希腊事件恶化。对比看,融资从严后,春节前利空因素出现概率偏低,反而利多因素出现概率更高,金融股受益。风格上,13年的创业板一枝独秀难现,更可能均衡化,符合政策方向的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更优,主题方面,关注“一号文”和“京津冀” 。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金融终端、Choice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