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北京10月8日电---中国证券报周三头版评论文章称,在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经济减速风险较大、部分国家央行已展开新一轮降息行动等背景下,中国央行再次降息的预期变为现实或许就在眼前。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显示,央行周二以招标方式发行的一年期央票收益率,较上一期下降近10个基点,交易商将其视作货币政策即将放宽的强烈信号。
“如果不出意外,随着9月份CPI等经济数据的公布,降息或许就在眼前,”这篇署名评论文章写道。
中国定于10月21日举行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等重要数据。
澳大利亚央行周二出人意料地大幅降息1个百分点即100个基点,为16年来最大降息幅度,震惊市场,且有说法称主要央行可能联手降息。
香港金管局周三宣布将把贴现窗基本利率(贴现率)调低100个基点,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主席伯南克周二暗示美联储准备降息。
“在未来全球利率走低的情况下,中国降息的外部环境已经成熟,”评论文章称。
不过发改委经济专家刘福垣在该报发表文章称,在内需趋于疲软之际,放宽货币政策可能不足以对投资和消费增长构成足够刺激。
“主要的问题不是资金问题,而是市场问题了,”刘福垣写道。
“这就像已经饿坏了胃的人,给多少东西也吃不下去,吃下去也消化不了。”
刘福垣称,正确的解决办法是提高人民工资、加强社会保障以及减税,使企业和个人有更多资金用于支出。
他同时表示,中国应该容忍相对较高的通胀率。
“物价指数相当于GDP增长速度二分之一,是相当理想的经济运行态势。也就是说,我国物价指数每年5-6个百分点的上涨是常态,没有什麽值得大惊小怪的,”他写道。(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