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因素犹存 大调空间或封 - 李先明 (11月22日)
短期风险:调控的不确定性
短期市场面临的调控压力,包括宏观和政策两个层面。
宏观调控方面,在常规的调控手段和空间愈发受到制约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后续市场所面临的调控不确定性将有所增加。
数据显示,9月份CPI增长为6.2%,较8月有所回落,但依然居于较高区域。并且发改委宣布自11月1日起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使得未来经济体系所面临的涨价压力依然明显。
同时,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外汇储备不断创新高的背景下,如何降低充裕的资金供给对经济体系的影响,仍将是央行未来一段时期关注的焦点。我们预期,维持紧缩性的宏观政策取向,仍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主线。
但在常规的调控手段方面,其面临的制约也不断增加。首先,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13%的历史高记录。同时,美国再次减息,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并使得中美之间的利差进一步缩窄,导致央行进一步加息的空间受到约束。
在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手段面临制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央行未来货币政策调整的重点将放在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上。另一方面,在利率调整短期不得不趋于谨慎的情况下,政府的行政调控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其中的不确定因素更难把握,带来一定的市场波动风险。并且前期频繁调控带来的“累积”效应,在未来一段时期对上市公司经营环境和盈利能力的影响,也值得投资者高度关注。
政策调控方面,前期A股市场的持续创新高,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关注,监管部门在不同场合多次提醒投资者需要注意市场短期上涨过快的风险,显示了管理层对目前市场的基本态度。而近阶段A股新基金发行基本处于停滞阶段,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管理层对市场的谨慎态度。
我们认为,基于维护市场健康发展,避免市场过度波动,以及为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营造理想市场环境的考虑,预期未来一段时期,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尽可能减少各种违规和炒作行为对市场的影响,仍会是监管政策的主基调。包括控制新基金发行等一些“紧缩性”的措施,以及加强对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行为的监管,预期很大程度上仍将会对短期市场的表现构成压制。
支撑市场中长期表现的因素未变
即使短期市场所面临的调控风险有所增加,但我们认为,支撑A股市场中长期向好的业绩表现和充裕资金供给等积极因素,依然存在。
目前A股公司三季度业绩报告已经披露完毕。统计显示,有可比数据的A股公司2007年前三季度平均主营收入为339546.11万元,同比增长了25.53%,而这些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和净利润,则分别同比增长了31.08%和67.60%,显示经历了上半年的快速增长之后,三季度A股公司的经营业绩继续延续高增长态势。
根据我们的测算,在经历了2007年的业绩高增长之后,2008年A股公司的净利润仍有望实现35%或以上的增长。显示未来一段时期,A股公司的业绩高增长态势将得到维持。
A 股公司良好的业绩表现,以及对其未来业绩依然乐观的预期,在大大缓解A股市场整体估值压力的同时,也有望继续提升A股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使得高增长状态下的A股市场相对高估值,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仍会被投资者所接受。
同时,得益于三季度业绩的快速增长,A股公司的平均市盈率也明显下降,使得A股市场的估值压力大大减缓。向前推12个月的业绩为基准计算,目前A股公司的平均市盈率为40.91倍,较前期明显下降。而以2007年全年预测业绩计算,目前A股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大约在38倍左右。另外,基于“2008年A股公司业绩同比增长35%”的判断,A股公司以2008年预测业绩计算的动态市盈率则只有28倍左右。我们认为,在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幅度依然超过30%的情况下,A股公司28倍的动态估值,预期将会被大部分投资者所接受。
对A股公司业绩表现以及和市场中长期趋势依然乐观的预期,使得即使短期市场出现一定调整,估计其向下的合理空间也相对有限。
股指期货效应
10月27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股指期货在制度上和技术上的准备已基本完成,推出股指期货产品的时机正日趋成熟。标志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已经进入最后准备阶段。
股指期货的主要功能是为投资者提供一个理想的风险对冲工具。同时,机构投资者对成份股的更多配置,才能使其在现货、期货操作中把握更多主动。相对于无指数期货时代,增量资金的介入、存量资金对组合配置的调整,都将加大标的指数成份股的投资。使得标的指数成份股面临比非成份股更多的投资机会。
因此,在股指期货推出前夕,我们认为不同投资者对标的指数成份股的关注程度将依然很高,使得沪深300指数成份股在后续市场中,仍有望面临较大的活跃机会。很大程度上也“封锁”了下阶段股指向下的空间。
维持高位震荡走势
综合来看,宏观、政策调控方面的不确定性,短线市场整体盈利效应的减弱,以及投资者对市场参与意愿有所降低,使得市场依然存在较大的波动风险和压力。但另一方面,我们认为支撑A股市场向上的积极因素依然存在,尤其对A股公司未来业绩表现的预期依然乐观,在缓解了A股市场整体的估值压力同时,也使得A股市场的相对高估值,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仍会被投资者所接受。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封闭”了短期股指的大幅调整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