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已漸漸變成一個知識形經濟體系。要在香港的投資市場上得到成功,投資者必須具備(1)國際視野、(2)分析能力,及(3)獨立思考。此外,投資者應緊記投資以下的四大原則:
(1) 相關性
油價與美元的關係好比天秤,當油價上升,美元的匯價便會下跌。相反,當油價下跌,美元的匯價便會上升。然而,當美元上升時,整體物價水平將會因而下調,有助舒緩通脹,從而減低透過加息以控制通脹的需要。美國的經濟是由消費主導,低利率將有利於它的物業市場及經濟。當美國的經濟向好,美國的股市也自然興旺,香港的股市也有望因而造好。
(2) 透視性
現時的投資市場複雜多變,投資者必須了解事件出現的真正原因及其影響,方可作出投資決定。例如,於某一年,美國的天氣非常差,百分之九十的農田被惡劣天氣破壞,令大豆失收。部分投資者預期大豆價格將隨供應減少而上升,因而投資於大豆期權。結果,大豆價格卻是「愈買愈跌」。究其原因,美國佔世界大豆市場總生產量不足5%,美國的大豆失收對市場整體的供應不會有很大影響。相反,部分生產商更可能藉此機會增加它們的供應,使大豆價格下跌。
(3) 前瞻性
在投資市場內,投資者應手持望遠鏡而並非倒後鏡,並要以現有因素量度自己所能承受的風險。遇上不明朗的因素時,應該有系統地分析。以人民幣升值為例,這不一定有利於香港。若人民幣大量流入香港的消費市場,物價勢必上升。如果工資水平未能隨之而上升,香港人的消費能力便會下降,影響生活質素。
(4) 客觀性
分散投資時,投資者可根據PEST四大方向,就各地區之狀況作出客觀分析:(1)Political –政治上的影響、(2)Economic –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影響、(3)Social–社會問題,及(4)Technological–科技。
環球經濟發展
2007的環球經濟發展存在很多不明朗因素。例如:(1)美國的經濟放緩,樓市可能會硬着陸;(2) 中國能否準確地拿揑宏觀調控的力度 ;(3)日本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不理想;(4)德國開始收徵增值税,以及法國經濟轉弱;(5)香港出現負利率,港元偏弱,其影響是非常值得投資者深思;以及(6)各國均需要面對財富不均和保護主義。
新興市場的危與機
金磚四國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及中國。投資者必須以相關性分析它們的危與機。危:中國是巴西的大買家,中國的宏觀調控或會影響巴西的出口。如果天氣和暖,歐洲或會減少向俄羅斯入口石油。如果經濟放緩,美國或會減少把開發軟件的工作外判。機:中國的機制已走上規範化的路、印度正積極發展基建、預期俄羅斯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及巴西的天然資源十分豐富。
環球投資及單一地區投資
於2006年,美股升了大約15%。歐元兑美元的匯價上升了大約12%。如果歐洲投資者投資於美股,他可賺取美股的15%回報,但卻損失歐元兑美元的12%匯價升幅,實則只賺了3%。因此,投資者應具備國際視野,考慮不同地區的投資機會。
分散投資
投資者一般會透過基金以分散投資減低風險。然而,選擇基金時,要留意基金所投資的地域、資產組合以及自己對有關市場的認識。另外,成功投資有兩個條件。(1)時間:準確地把握投資機會及時間,懂得進退。(2)空間:放眼世界,考慮環球投資機會及不同投資工具。
總括來說,投資者要量力而為,在適當時候做適當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