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8月18-20日的外汇资讯,汇评与新闻

评论117

willieloke楼主Lv.65 发表于 2007-8-20 14:33 | 查看全部
https://www.y2cn.com
美国次级债危机对未来虚拟金融市场的影响分析 - 何志成  (8月20日)

最近,美国次级债事件已经演化为全球金融市场危机,这一危机的特征是:全球虚拟金融市场的大幅度震荡以及资产价格的大幅度缩水。2007年8月上中旬,国际虚拟金融市场遇到了罕见的大幅度震荡,在刚刚过去的一周,世界股票市场继续下挫,而8月17日的情形更是有趣:日经指数大跌800多点,跌破20000,达到12个月来的最低点,而香港股市更是在三个小时内大跌了1200多点,创造了911以来之最。随后由于美国宣布大幅度地降低金融机构贴现门槛,欧洲股市出现强劲反弹,美国股市也是跳高200点开盘。而香港股市则在收盘前最后二十分钟表演了直线拉升的“闹剧”,让所有的投资者都目瞪口呆(实际为随后的欧洲、美国股市起到了示范效应)――大幅度地反弹近1000点。这是消息走漏还是市场已经该绝地重生?我以为两者都有,而前者偏多。总之,市场近期的表现正如我一个月前在电视台做分析美国次级债事件节目时所断言:全球虚拟金融市场的大震荡时期已经来了,股市仍然没有跌够,而外汇市场的机会多多。

为什么这样说?这还得从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影响谈起。对美国次级债危机所导致的全球股市及资产市场的大幅度下跌,直到现在,许多人还根本不理解。一是仅仅把这次大幅度震荡归结为是受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正在向美国以外的国家蔓延。二是就事论事,没有举一反三,追根寻源。

如果市场仅仅因为美国次级债危机而震撼,事情应该局限在美国,美元应该顺势跌破80大关,甚至出现美元的爆跌。而为什么美元只在美国次级债危机出现的初始有过较为激烈的下跌,随后却大幅度地反弹呢?同样道理,即使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影响在放大,也应该有个限度,因为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影响应该最多不会超过2000亿美元。现在欧洲和世界受此影响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willieloke楼主Lv.65 发表于 2007-8-20 14:33 | 查看全部
8月20日汇市分析及操作建议 - 蒋月  (8月20日)

基本面简述:
上周五的外汇市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依久席卷着全球金融市场,让汇民们快速来回乘坐高速电梯,惊心动魄,惊险刺激!除日元是先扬后抑以外,各其他非美货币先抑后扬,在纽约时段大幅强劲反弹,美元指数迅速下滑!主要是因为美联储(FED)公布的下调贴现率至5.75%的消息打压,以及美联储有关美国经济可能受到信贷市场危机拖累的评论,令美元受压。

在近日的外汇市场交易里,受股市动荡引的发美国国债避险买和美元避险买盘的推动下,美元兑高息货币强劲上扬,各高息货币大幅下滑,来回宽幅剧烈波动。近期信贷危机和股市动荡引发投资者强烈担忧情绪,迫使套交易者大规模平仓高息货币,日元等低收益率货币趁势强劲反弹。美元指数上周上扬至7周以来的高点82.10上方。美联储为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防止信贷危机拖累经济放缓增长,上周五美联储意外宣布下调贴现率50个基点,至5.75%,同时,美联储还暗示有可能做出降息的决定,并在一份声明中指出金融市场的状况正在恶化,这可能会阻碍美国经济增长。此举从而又加大了投资者对其美联储降息的预期,给美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受此影响各高息货息迅速大幅上扬。

尽管美联储下调贴现率的做法延缓了套息交易平仓的步代,但是高收益率货币面临的风险和压力依然存在;各非美货币周五收盘均处在当天的中线之价左右。渣打银行在报告中指出:“尽管美联储为缓解市场担忧情绪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市场波动性依然很高。套利交易者的情绪虽有所改善,但他们不大可能就此相信市场风险已经过,高收益率货币面临的压力并未消退。”BMO Capital Markets分析师Aandrew Busch也表示,美储联不大可能在不引发市场重大风险的情况下彻底解决信贷市场存在的问题。他还表示,即使信贷市场现在恢复稳定,新的危机也可能在未来18-24个月里重新降临。如若美联储降息,美元将进一步被削弱。

今日操作建议:
除日元以外,笔者认为这周非美货币会先涨后跌,非美货币这波下跌浪潮仍为结束,但目前会在些位置回振荡,以做修复。故近日建议投资以短线交易为主,可择币逢低买入非美,如可买入欧元/美元,短目标:1.3540。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eLv.10 发表于 2007-8-20 14:42 | 查看全部
要是楼主每天都能这么连续跟进汇市进展发帖,估计看帖的人会越来越多的。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鬼_鬼Lv.8 发表于 2007-8-20 14:57 | 查看全部
小哥辛苦了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willieloke楼主Lv.65 发表于 2007-8-20 15:00 | 查看全部
美国次级债危机对未来虚拟金融市场的影响分析 - 何志成  (8月20日)

最近,美国次级债事件已经演化为全球金融市场危机,这一危机的特征是:全球虚拟金融市场的大幅度震荡以及资产价格的大幅度缩水。2007年8月上中旬,国际虚拟金融市场遇到了罕见的大幅度震荡,在刚刚过去的一周,世界股票市场继续下挫,而8月17日的情形更是有趣:日经指数大跌800多点,跌破20000,达到12个月来的最低点,而香港股市更是在三个小时内大跌了1200多点,创造了911以来之最。随后由于美国宣布大幅度地降低金融机构贴现门槛,欧洲股市出现强劲反弹,美国股市也是跳高200点开盘。而香港股市则在收盘前最后二十分钟表演了直线拉升的“闹剧”,让所有的投资者都目瞪口呆(实际为随后的欧洲、美国股市起到了示范效应)——大幅度地反弹近1000点。这是消息走漏还是市场已经该绝地重生?我以为两者都有,而前者偏多。总之,市场近期的表现正如我一个月前在电视台做分析美国次级债事件节目时所断言:全球虚拟金融市场的大震荡时期已经来了,股市仍然没有跌够,而外汇市场的机会多多。

为什么这样说?这还得从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影响谈起。对美国次级债危机所导致的全球股市及资产市场的大幅度下跌,直到现在,许多人还根本不理解。一是仅仅把这次大幅度震荡归结为是受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正在向美国以外的国家蔓延。二是就事论事,没有举一反三,追根寻源。

如果市场仅仅因为美国次级债危机而震撼,事情应该局限在美国,美元应该顺势跌破80大关,甚至出现美元的爆跌。而为什么美元只在美国次级债危机出现的初始有过较为激烈的下跌,随后却大幅度地反弹呢?同样道理,即使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影响在放大,也应该有个限度,因为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影响应该最多不会超过2000亿美元。现在欧洲和世界受此影响的损失根本没有数据,为什么欧洲的反映比美国大许多呢?我们知道,从表面上看,美国的金融系统是有防火墙的,美国的银行贷款,特别是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风险已经通过证券化转移给全球和所有的中小投资者。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较大风险。,但是,若风险积累巨大,分散的风险反而可能集中起来,从而对实体经济造成较大伤害。比如说这次美国次级债危机,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大约2000亿美元,但是,由于银行在次级资产发生问题之时,将被迫使用自己的股权资本抵债,几乎在瞬时会从流动性过剩转变为流动性紧张,使得银行走向倒闭。因此,这种恐惧加大了虚拟金融市场的紧张,股票市场疯狂跳水,间接的损失可能远远地超过次级债的损失。比如,8月18日早晨,亚洲股市普遍地大幅下跌,一般都跌了5%左右,超过了8月9日美股的暴跌——当天道指从高位13657.86开始下跌,跌了2.8%。现在,市场价值的总损失已经超过5万亿美元。

投资者为什么对虚拟金融市场这样地担心,为什么全球股市会出现恐慌性下跌?原因肯定不在美国次级债危机上。真正的原因是:全球的许多银行和金融机构已经卷进了美国次级债危机。长期以来,欧美银行基于国际会计准则和巴塞尔协议允许的“点石成金”游戏,不断地将自己的劣质信贷资产卖出,通过次级债的形式转化为股权资产。这种戏法在信贷扩张中起到了吸收流动性的作用,同时也极大地刺激了市场的流动性,使虚拟金融市场的“橡皮筋”绷的太紧——既由市场流动性过剩,导致的流动性泛滥使风险偏好情绪达到顶峰,或者说是极限,市场上的大多数金融产品的价格已经严重的泡沫化。而随之而来的泡沫破裂肯定会损及银行。

为了说明泡沫之严重,我们可以看看近年来的外汇市场: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基本面差别以及变化趋势不大的情况下,商品货币,欧系货币,以及所有的高息货币对日元都上涨了50%——95%,而对美元也涨了30%——50%。这样疯狂的上涨就是源于对风险的低估,而导致低估的根源之一就是银行衍生金融产品的广泛使用。但是,银行的衍生金融产品可以掩盖风险,却不能掩盖不断积累的巨大的获利盘。这些巨大的盈利,本身就是市场的不安定因素,它使外汇市场越来越感到不安。于是,两大基本面开始搏杀,一方面,由于巨大盈利盘急需套现,高位出逃意愿强烈,另一方面,由于风险偏好情绪作祟,有利就上已经成为“定势”,因此,日元只要出现一丁点上涨(息差交易货币出现下跌)立刻就会出现全球投资者,特别是日本投资者的巨大卖盘;同样的道理也延伸到美元,几年来,只要美元有一点点反弹立刻被市场认为是最好的进场做空机会。几经争夺,这个“定势”的反复上演最后成为市场大资金——庄家——能够在高位派发盈利浮筹的“天赐良机”。因此,所谓虚拟金融市场的大幅度震荡并非是因为美国次级债危机,这个所谓危机只是大幅度调整的“引子”。

至于这次大调整能够延续多久以及今后的变化会不会出现行情的反转。我们的观察应该是:三点三面。

先说三点。我们知道,既然这次大震荡的深刻根源在于流动性泛滥所导致的的大涨以及必然出现的大幅度下跌。那么,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在那?我认为,有三个点。一是美国,它是流动性泛滥的始作俑者,也是虚拟金融市场创新的引领者。它在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长期实行的低利率政策,向全世界的投机者提供了廉价的流动性;二是中国,中国的高速发展以及人民币的被低估不断地刺激着全球的流动性泛滥(掩盖着全球的流动性过剩),带动了商品货币国家和欧系货币国家不断地提高流动性水平。因此,中国经济不减速,商品货币国家就敢加大银行放款力度,欧洲国家就敢大规模的搞建设,全球股市以及虚拟金融资产——比如黄金石油——就敢继续大涨,当然也拉动商品货币和欧系货币大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第三个根源在日本,日本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顽固地坚持零利率或近零利率的政策,特别是在美国和全球已经开始紧缩流动性之后仍然坚持近零利率政策,不断地为市场的投机者提供廉价的流动性,使这所谓息差交易在2006年---2007年达到顶峰,这是要害!

对这个问题,必须有更清晰的认识,所以更要说,反复地说。

对于全球虚拟金融市场来说,比美国次级按揭债券危机更为严重的是以日元为“携带者”的息差交易。我们看到,在最近全球金融市场的大震荡中,息差交易货币的大平仓与股市的大幅度下跌基本完全同步,股市大跌,高息货币也出现大跌。比如澳大利亚元,一天的跌幅曾达400点——5%左右,而兑日元则下跌了6%以上。相反,由于18日下午5.30分欧洲股市出现大反弹(以及随后美国股市出现的高开),澳元兑日元一下子反弹了500多点,震荡幅度超过6%。

国际金融市场十分清楚,几年来,导致国际虚拟金融市场的大繁荣的原因是有两个发动机,一是所谓金融创新,金融衍生产品层出不穷,到处都是混合型资本工具,什么都用杠杆——保证金放大操作,而大范围的息差交易则为这种杠杆(高风险)操作提供了“安全”的外部环境——几年来,凡是敢做息差交易的对冲基金和投资者必然赚钱。息差交易加保证金放大再加混合型资本工具极大地刺激了市场的风险偏好情绪,也最终把那些看上去风险承受能力更强的传统投资者和激进的银行套了进去。因此说,这两台发动机在重合之后对市场行情的爆发有有极大的推动力,当然也有极大的破坏力。

由于日本的低利率,使日本资金大量流向海外——被逼迫做息差交易;而日本的投资者特别青睐外汇保证金交易,使隐蔽的虚拟交易极大地超过了现金交易。由于有这个背景,全球的金融大鳄们借机炒做,鼓吹日本的低利率政策合理,不断鼓动市场大胆地放空日元,出现日元连续地,没有道理的大幅度下跌。由于日本央行根本不懂得保证金市场,根本不知道保证金会把日元的流动性放大多少倍,因此仍然在廉价地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现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至少有一万多亿美元的日元现金在各个虚拟金融市场之间快速流动——有人甚至于估计有二万多亿美元以上。而盘踞在各个虚拟金融市场上的期货和保证金合约更是高达几十万亿。这些巨大的流动性把全球虚拟金融市场已经炒翻个——炒一把这个再炒另一个,几乎把全球所有的虚拟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都炒了一个“个”。更可怕的是,全球金融市场对衍生的期货合约以及保证金操作的(资金)数量完全没底,现在全世界不仅是日元泛滥,美元、欧元、英镑、澳元、加元同样泛滥,无数的现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快速流动,而这些现金背后都有保证金在放大。我有一个朋友,17日晚上在和我喝茶时痛苦地述说他在香港市场做股指期货的损失,我劝他明天一早开盘就平仓,承认损失。可是,18日一早,香港股市开盘就大跌200多点,他稍微一犹豫,以为还可以扛,没平,结果一路下跌,下午就甭仓了。最可气的是,后来甭仓的损失又回来了---当然那是别人的回来了。

我的朋友很奇怪,为什么美国闹次级债危机,香港股市也会震荡的这样激烈。我告诉大家,这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市场持续地炒做息差交易必然会选择香港市场,因为息差交易者想进入中国,而香港是进入中国的窗口。一些暂时无法进入中国的资金必然会在香港炒做,特别是在香港市场的与中国相关的概念股上炒做。当日本资金使全世界的流动性泛滥日益加重时,它最后瞄准的目标一定是中国,而息差交易一旦出现大幅度地下跌,由于中国股市的外资有限,必然导致香港股市大跌——市场担心流动性突然短缺。同样道理,为什么各国央行会大幅度注资?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市场的大幅度下跌会导致什么结果,因此先预防了再说。这才是股市期市及大宗商品市场,当然也包括外汇市场会出现快速下落(息差交易)而后又能够快速上涨的真正原因。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国际金融市场泛滥的流动性与日本的低利率所刺激的息差交易一旦停止,那么这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肯定会比次级债机要大。

现在大家已经非常注意美国次级债危机,而这一危机对今后市场的影响如何呢?我们的观察点仍然是三个“面”。既美国,中国、日本央行是坚持紧缩还是放弃紧缩,或者说会不会因为全球股市大跌而向全球的投机客投降。

可以肯定地说,8月股市的大幅度下跌的确在动摇美国,中国、日本央行继续坚持紧缩的决心。我们看到,为什么18日虚拟金融市场会出现这样剧烈的震荡,这也是两大基本面博弈的结果——获利盘的出逃与坚持息差交易的搏杀。最后,由于市场(大多数投资者)相信美国,中国、日本央行会投降,因此认为,可以继续做息差交易。

为什么市场会认为美国今后是降低利率,因为有格林斯潘的榜样;为什么相信中国不会升息?因为中国政府不会让中国股市在17大之前卷进全球股市的大跌浪潮之中;而为什么相信日本也不会升息?因为全球央行都在企求日本不要火上浇油,日本当然乐意顺水推舟。

而我的看法恰恰相反。不是因为我相信美国,中国、日本的央行不会向全球的投机客投降,而是我认为投降只会使投机客更加有持无恐。现在,市场的基本面已经逆转,政府的救市可以得逞于一时,而结果是下跌更加惨重。所以,正确的政策应该是:继续向市场过剩的流动性宣战,让投机客自己去承担损失。现在,由于所有虚拟金融市场的金融产品的所谓重要的技术支撑(均线)已经被击穿,说明今后调整的道路非常漫长。全世界的投资者必须心中有数,多年来,炒作流动性泛滥,炒做息差交易已经使虚拟金融市场泛滥成灾,因此,由于流动性泛滥所导致的虚拟资产的价格大涨必然调整,既然市场上的大多数投资者已经知道股价上涨房价上涨,以及非美非日的大幅度上涨都是因为流动性过多惹的祸,那么,在市场对流动性泛滥的恐惧导致第一拨大幅度下跌后,每一次大幅度的反弹必然被市场当作减仓或高位出货的机会。因此,我们虽然看到已经跌了不少,但相对多年来的上涨,现在跌的还不够。明确地说,当虚拟金融市场在上涨时我们一直在强调橡皮筋理论,而当它刚刚开始下跌时我们为什么就忘记了橡皮筋理论呢?我的结论是:橡皮筋的松开会使惯性加剧,市场还会有更大幅度的下跌。

由于国际金融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性,国际金融市场现在面对的系统性风险可能会比次级债危机更大。如果想到全球(主要国家)的房价还没有明显地下跌,以及一个最大的经济体——中国股市以及实体经济——还没有出现大幅度的调整,随后的危险或者说的补跌现象会接锺而来。

既然我们知道,过去多年的炒做“上涨”是一个接一个市场轮番进行的,现在的市场调整也应该是一个接一个市场轮番进行。目前仅仅是美国房市以及全球股市(中国还没有调整)在下跌,大多数市场仍然在高位,怎么可能会刚刚开始就噶然而止呢?

我的结论是:国际金融市场现在面对的系统性风险正在加剧,而各国央行也在反思导致次级债事件的监管政策。可以预计,席卷全球的金融监管变革风暴,也正风雨欲来。而全球虚拟金融市场会在大幅度地震荡后出现有序地调整(大多数资产价格会下跌)。在外汇市场的调整主要与息差交易相关的货币对:日元仍然会涨,高息货币仍然会跌其中非美货币的下跌也会成为主流趋势中的陪衬。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willieloke楼主Lv.65 发表于 2007-8-20 15:05 | 查看全部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willieloke楼主Lv.65 发表于 2007-8-20 15:06 | 查看全部
原帖由 鬼_鬼 于 2007-8-20 02:57 PM 发表
小哥辛苦了


小小鬼妹还可以啦~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willieloke楼主Lv.65 发表于 2007-8-20 15:08 | 查看全部
每周汇市评论 - 刘东亮  (8月20日)

一、市况回顾
上周,外汇市场经历了一场疾风骤雨般的暴涨暴跌走势,波幅之大为近十年来所罕见,足以与98年俄罗斯国债危机时相媲美,诸多货币对的中期趋势出现戏剧性的逆转,美元和日元绝地反击,成为最大的赢家,而高息货币则成为最大的输家。

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并没有因各大央行向市场注资而终止,市场恐慌情绪继续恶化,全球股指再次大幅下跌。此前我们提出,股市动向将决定汇市的短期走势,那么上周汇市的表现,将这一关系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股市的大幅下挫,推动利差交易全面平仓,沉重打击了高息货币,并导致大量资金为寻求避险而买入美元;周五欧美股市反弹,带动非美货币强劲上扬。

图1:美国道琼斯指数与澳元/日元

目前,全球金融市场已被非理性的恐慌情绪所主导,如果前几周,我们还可以将金融市场的动荡,看作是阶段调整的正常表现,那么目前,恐慌情绪所派生出来的杀伤力,已经令市场偏离了阶段调整的轨迹,必须意识到危机演化为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尽管全球经济整体是趋好的,但历次危机总是在人们最乐观的时候爆发,就如美国1929年股灾爆发之初,投资者还曾乐观的期待股指会在暴跌后恢复涨势,因此,不能排除近期市场的动荡,就是刺破全球资产泡沫的那把利刃。不过,本着谨慎投资的原则,我们无法草率给出一个悲观或乐观的结论,还需要更多的信息与证据,来判断当前金融市场的动荡,到底是何种级别,将向何方演化,并带给市场怎样的未来。

对于外汇市场而言,在近期市场暴走之际,基本面已暂时失去指导意义,技术面亦难以提供全面指引,本期周评,将力求权衡各方因素,为投资者提供尽可能接近市场真实趋势的分析。

二、利差交易环境已改变
此前我们曾提出,利差交易的存在需要三点条件:
1 稳定的金融市场
2 币种间的利率差异
3 稳定的汇率趋势

上周金融市场的表现,已经颠覆了利差交易的生存条件,除利率差异外,其他两点已荡然无存。全球股市和商品市场暴跌,令市场的不确定性大大上升,而高息货币破位重挫,已使得部分货币出现中期趋势反转。目前如果继续从事利差交易,将面临利差收益无法弥补汇率变动的损失,以及市场流动性大幅下降的风险。

图2:高息货币兑日元近期跌幅

此时投资人的最佳选择,便是平掉全部的利差交易头寸,将资金转移到美元资产以寻求避险,这也是当前高息货币暴跌以及美元、日元大涨的直接动力。

当前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仍在持续,还看不到次贷危机结束的迹象,预计利差交易将在短期内暂别市场。

三、币种分析及预测
1、美元:次贷危机恶化,美元因祸得福
美指上周强劲反弹,并于周二突破80-81.25的强阻力区间,从而确认了7月24日以来的双底形态,美指上周最高见82.13,随后受获利回吐影响出现回落。

上周推动美元大涨的并非美国基本面,而是次贷危机恶化所引发的避险需求。虽然美联储向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以稳定恐慌情绪,但美国股市继续大幅下挫,有关各大投行被卷入次贷风暴遭受损失的报道不断,甚至美国最大的抵押贷款机构Countrywide Financial也面临破产危机,这显示次贷危机已开始向发放高质量贷款的公司蔓延,投资人信心指数已降至“9.11”以来的最低水平,直到周五联储宣布调降贴现率,市场才稍有转机。

在次贷危机空前蔓延的情况下,市场已无视基本面的各项变化,只有各类与次贷和股市有关的消息,才能推动市场运行。不过,尽管次贷危机爆发于美国,但美元只在初期遭受了一定的抛压,危机恶化后,美元因祸得福,再次成为全球首选的避险货币,大量避险资金推动美元强劲上扬。

美指冲高82.13,已基本完成了双底形态的上行目标,同时这里也恰好是2006年3月以来下行压力线所在,因此美指短期面临一定的回调压力。但考虑到当前金融市场的危机情况暂时不会缓和,预计美元资产仍将受到投资人青睐,因此美指的下行空间不会太大,中期美指走势已由看空转为中性,预计将会重试82.10-20的阻力区间,破82.20后可上看82.65,同时,突破82.20还意味着突破两年半来的下行压力线,届时可视为美元中长线反转的初步信号,将为美指打开广阔的上行空间,美指的下行压力将会大为减轻,并有机会构筑中期底部。若上试失败,则美指倾向运行低位振荡。
上方阻力:82.20、82.65、83.30
下方支撑:81.00、80.40、80.00
图3:美指周K线(截至美东2007年8月17日)

本周关注重点:
8月22日       22:00    7月领先指数
8月24日       20:30    7月耐用消费品订单
                   22:00       7月新屋销售

2、欧元:反弹空间暂不看好,下行压力依然很大
受到高息货币暴跌的拖累,欧元上周大幅下挫,但跌幅在诸币种中相对较小,显示欧元人气较高息货币稍强。不过,由于非美货币整体走坏,欧元亦难逃厄运,技术图表上,欧元兑美元自2005年11月底以来的长期涨势已岌岌可危,倘若其他货币继续下行,欧元恐难力撑危局。而交叉盘方面,欧元兑日元同样遭到大幅抛售。

欧元区上周公布了一些经济数据,整体表现不佳,但在当前市况下,数据无论好坏都将被市场忽略。

其中,欧元区2季度GDP初值季比增长0.3%,年比增长2.5%,均低于预期,欧元区6月工业生产月比下降0.1%;德国2季度GDP初值季比增长0.3%,逊于预期,原因是营建支出下滑,抵消了强劲出口的正面影响。

根据这些数据来看,欧元区经济稍显疲弱,再考虑到次贷危机已直接冲击欧洲市场,并迫使欧洲央行注资,欧洲央行下一步升息的动能似已减弱,这将为欧元未来的走势投下阴影。
图4:欧元/美元日图(截至美东2007年8月17日)

欧元兑美元上周大幅下挫,跌破1.3610从而确认了双顶形态,随后加速下行,跌破了2006年10月以来的上升趋势线,并触及了2005年11月以来的长期上升趋势线,在这里获得支撑后反身回抽。从日K线图来看,欧元/美元周五虽然收阳,但底部特征不明显,上方压力沉重,KD指标快速下行,显示欧元的下行风险不减。

预计本周欧元有反弹的机会,但空间暂不看好,下行的压力依然很大,有再次测试1.3371低点的可能,跌破该价位将确认对近两年来趋势的反转,届时有跌向1.3260甚至更低价位的风险,守住该支撑则可能陷入振荡。
支撑位:1.3370、1.3260、1.3200
阻力位:1.3540、1.3610、1.3670

本周关注重点:
8月21日 17:00  欧元区国际贸易收支
8月22日 17:00  德国8月ZEW经济景气指数
8月23日 14:00  德国2季度GDP

3、日元:中期走势反转,放弃看跌日元思路
上周日元完全忽视了利空的基本面数据,几乎兑所有货币全线大涨,一扫两年半来的疲软走势,其中兑美元创下了半年来的最大单周涨幅,兑欧元、澳元和纽元创历史最大单周涨幅,并从技术上反转了一年半来的跌势。

日本上周公布的2季度GDP季比仅微幅增长0.1%,显示日本经济的复苏动能似乎不足,而全球金融市场暴跌,也迫使日本央行向市场注资,再结合此前日本公布的疲软的制造业数据和通胀数据,我们认为当前日本央行升息的外部条件并不成熟,因此继续坚持此前观点,即不看好日元中短期内的升息前景。

拜利差交易平仓所赐,日元上周完全不用考虑基本面因素,汹涌而来的平仓潮令利差交易者措手不及,从美元/日元盘面来看,利差交易者已经在不计成本的砍掉利差头寸,如果结合日元的涨幅以及高息货币的跌幅来测算,可能大部分利差交易仅有微薄盈利或以亏损而告终。

美元/日元中期趋势上周出现逆转,从周K线图来看,美元/日元已经击穿了2005年1月以来的长期上升趋势线,KD指标高位死叉向下,中期头部已得到确认,中期走势已由看涨转为看平偏空,未来有进一步测试12年长期上升趋势线107.20的可能。

从日K线图来看,美元/日元跌势凌厉而迅猛,当前无见底迹象,存在继续下行的风险,但KD指标已处于低位超卖区,并有轻微底背离,显示短线存在反弹机会,或有向115.10甚至116.70反弹的可能。不过在当前形势下,不应再坚持多头模式,而应转向偏空思路,可以采取逢高沽出的策略。

图5:美元/日元日图(截至美东07年8月17日)

支撑位:111.55、110、109
阻力位:115.10、116.70、117.15

本周关注重点:
8月23日 日本央行公布利率决定及月度经济报告

4、英镑:中期走势已由看涨转为看平
英镑遭受了升息预期降温及利差交易平仓的双重打击,在欧洲货币中跌势最猛,并一举扭转了中期涨势。

上周英国公布的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年比增长1.9%,为06年3月来首次低于央行2%的目标,引发市场关于英镑利率已在5.75%见顶的猜测,令英镑遭受双重打击。

不过,仅凭单期指标来判断通胀整体形势,可能不够全面,需要更多通胀数据的验证,因此,我们并不认为英国央行将因此停止升息。考虑到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我们建议谨慎下调英国央行的升息几率,但对英镑利率的上行趋势依然看好。

在此轮次贷风暴中,英国央行是唯一没有向市场注资的主要央行,这或许是央行在向市场暗示,不会因为外部环境的短期变化而改变货币政策立场。

英镑上周开盘后即大幅下跌,连收4根阴线,于周五最低跌至1.9652后触底反弹,收于1.9810,2个月来首度跌破2.0关口。英镑日K线图周五收出“黄包车夫”,这是一种反转形态,KD等技术指标也接近超卖区,表明英镑本周初可能会继续反弹。

不过,英镑已经跌破了自2006年4月开始的上升趋势线,发出了中期趋势反转的初步信号,中期走势已由看涨转为看平。同时周K线图的MACD指标出现顶背离,KD指标出现高位死叉向下,因此我们暂时并不看好英镑反弹的空间,预计英镑本周会先行回抽前期趋势线压力所在2.0030,之后再次走跌的概率较大,有重试上周五低点1.9650甚至更低水位的风险。

图6:英镑/美元日图(截至美东07年8月17日)
支撑位:1.9650、1.9500、1.9400
阻力位:1.9930、2.0030、2.0125

本周关注重点:
8月22日 18:00  8月CBI工业订单
8月24日 16:30  2季度GDP终值

5、澳元:中期涨势反转,本周倾向冲高回落
暴跌似乎还不足以形容澳元上周的走势,可能用“崩溃”更为贴切。在G10中利率第二高的澳元,此前曾受到利差交易的狂热追捧,然而利差交易的平仓也令澳元从天堂跌到了地狱,澳元兑美元单周跌幅近500点,创18年来的最大跌幅,澳元兑日元的单周跌幅近900点,波幅超过1400点,创历史记录。

事实上,澳元的基本面仍然向好,澳洲联储周一在季度货币政策声明中,对07年基础通胀率的预测调升至高于预期的3%,位于目标区间的最高端,意味着央行为遏制物价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升息,声明还淡化了今年金融市场动荡的威胁。不过,这份声明的截稿日期是8月9日,美股开始暴跌始于8月10日,因此其参考意义被削弱。

面对澳元的崩溃,澳洲联储终于出手干预市场,意图稳定汇率,不过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与市场趋势相反的任何干预都是无效的,在当前次贷危机尚未化解的情况下,澳洲联储的干预很可能是螳臂当车。

图7:澳元/美元周图(截至美东07年8月17日)

澳元上周跌破0.8关口,低见0.7673,已经击穿了2006年3月以来的上升趋势线,发出了中期趋势反转信号,当前汇价在01年以来的长期上升趋势线暂获支撑。

当前澳元中期走势由看涨转为看平偏空,长期走势仍维持看涨不变。周五澳元的强劲反弹    使其一度重试0.8关口,但在当前形势下,这很可能是去回抽前期的支撑线。不排除澳元在本周仍会继续反弹,但暂时并不看好其上行空间,我们认为当前澳元下行风险已经取得优势,本周澳元倾向冲高回落。
支撑位:0.7940、0.7785、0.7670
阻力位:0.8040、.8155、0.8310

6、加元:美元/加元中期跌势可能尚未结束
此前表现平稳的加元在上周也受到次贷危机的拖累,分析机构认为,加拿大可能会出现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的违约现象,并有报道称17家机构正在寻找资金,加拿大央行也被迫向市场注资。受此影响,加元上周大幅振荡,兑美元先跌后涨,走势反复。

美元/加元上周突破1.0755,高见1.0848,但随后急转直下,收盘时已基本回吐了周内全部涨幅。当前美元/加元的走势,很可能令已经成型的头肩底形态失败。

图8:美元/加元日图(截至美东07年8月17日)

美元/加元已经构筑起一条上升通道,周五收盘时接近通道下轨支撑,因此本周初存在反身向上的可能,但从周K线图看,上周美元/加元收出一颗长上影线的星线,预示上方压力沉重,上行空间暂不看好,且从形态观察,美元/加元的上行通道类似于楔形整理,这是一种中继形态,因此,尽管美元/加元已经突破了中期下降压力线,但我们倾向于认为,美元/加元的中期跌势尚未结束,在楔形整理完成后,仍有继续下行的空间。
支撑位:1.0530、1.0460、1.0340
阻力位:1.0640、1.0750、1.0840

本周关注重点:
8月21日       19:00    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
                   20:30       7月零售销售
liu1.jpg
liu2.jpg
liu3.jpg
liu4.jpg
liu5.jpg
liu6.jpg
liu7.jpg
liu8.jpg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willieloke楼主Lv.65 发表于 2007-8-20 15:09 | 查看全部
美元指数、欧元分析 - 李军  (8月20日)

美元指数60分钟图走势展望:
红色K线:趋势向下   蓝色K线:趋势向上   黑色K线:方向不明
美指上周五振荡下跌。美国8月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83.3,美联储下调贴现率50基点至5.75%。分时图显示,今日美指只有跌破81.20-81.00区间才会朝80.85下挫,否则将在81.20-81.60之间展开横盘调整,突破81.60后会继续朝82.00上升。从中期走势分析,美指“底部”已经形成,今后回调中会在80.60获得支持,站稳在82.60之上有望从新展开一轮上升行情,建议买入美元。今日美指阻力位在81.60,支撑位在81.00。
美元指数分析预测:
阻力位:81.60   81.80   82.00
支撑位:81.20   81.00   80.80
短期(1周以内)趋势:振荡
中期(1-3个月)趋势:略偏多
长期(3月以上)趋势:振荡
注:以上分析、预测,涵盖欧洲和美国市场,直至美盘结束。

欧元/美元:
红色K线:趋势向下   蓝色K线:趋势向上   黑色K线:方向不明
欧元/美元上周五振荡上升。分时图显示,今日欧元上升中在1.3540-1.3560区间有阻挡,只有突破才会朝1.3700或1.3735上升,否则跌破1.3460后会继续朝1.3430或1.3400下跌。从中期走势分析,欧元下跌走势已经展开,今后反弹中会在1.3660遇到强劲阻挡,预计下跌目标位在1.3300或1.2800附近,建议卖出欧元。今日欧元兑美元阻力位在1.3560,支撑位在1.3440。
欧元/美元分析预测:
阻力位:1.3520   1.3540   1.3560
支撑位:1.3460   1.3440   1.3420
短期(1周以内)趋势:振荡
中期(1-3个月)趋势:下跌
长期(3月以上)趋势:略偏空
注:以上分析、预测,涵盖欧洲和美国市场,直至美盘结束。

保证金操作建议
欧元/美元:等待在1.3560卖出,1.3590止损,1.3420平仓。推荐指数:★★
注:操作建议有效期至第二天8:00
lj1.jpg
lj2.jpg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Juling888Lv.10 发表于 2007-8-20 15:15 | 查看全部
原帖由 willieloke 于 2007-8-20 15:06 发表


小小鬼妹还可以啦~

Let her massage for you lohh:
Wish you a healthy, wealthy, prosperous new year !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本版积分规则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