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仅仅一个H股与A股倒挂 能成为做多的理由 可见这些机构 托们 真有说词, 可笑之极~ 继续坑害小散~
转一贴
上市公司素质低下是股市大跌根源
24日,股市狂跌170.39点,跌幅达4.49%,这是自3月4日以来最惨烈的一次狂跌。笔者认为,股市近期以来的狂跌,绝对是不正常的,不符合股市自身发展逻辑的。一切技术分析都已经失去了意义,都成为算命先生一样的瞎猜而已。只能从上市公司、机构和管理层方三方面查找原因。上市公司缺乏社会责任感,机构的刻意做空,管理层的冷漠态度,是本次股市狂跌原因所在。。
上市公司缺乏社会责任、素质低劣是股市大跌根本原因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批评中国股民素质低下,这是不正确的。实际上,世界上没有素质低下的股民,只有素质低下的上市公司。从中国股市诞生那天起,上市公司就存在着先天缺陷,从财务造假、散布虚假消息、暗箱操作、到内幕交易,这些坏毛病,中国的上市公司一个都不少。虽然近几年来情况有所改变,但总体上素质还是低下。而更为严重的,那些低级、下作的毛病还没彻底去掉,包括一些知名度很高的上市公司又掀起了恶意融资圈钱的热潮。
如果说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暗箱操作、散布虚假信息等等做法是小偷小摸行为,那么当前融资圈钱热潮简直就象是不受约束、明火执仗的打劫。
中国平安、浦发银行等著名上市公司在天量融资过程中,根本没有考虑中小股东的利益,毫不在意中小股东的呼声。中国平安从融资消息传出至今,股价已经大幅下跌,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的高管只是简单的一句道歉了事。除此之外,还可以看看中国平安在股东大会上是怎么表演的,可以看看是如何高票通过融资方案的。据《华夏时报》(3月8日—3月14日09版)发表了一篇《机构集体失语 记者大战“平安托”》的文章,这篇文章揭露了平安公司在召开股东大会中,平安公司员工作为“托儿”主导了话语权,流通股股东仅有17%的话语权。一场严肃的、重大的股东大会完全成了一个秀场,找一些“托”作为股东代表糊弄真正的股东。
而另一个融资大户浦发银行股东大会也好不了多少。据《理财周报》报道,根据浦发银行的统计,股东大会当天到场的股东只有171人,而据浦发2007年年报显示,报告期末共有6.4万名股东。 如此冷冷清清的股东大会实在是耐人寻味,再融资方案获得89.79%高票通过也不可能不给人提供想象空间。
在两会期间,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在政协小组讨论会上指出,当前上市公司的治理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这种改善也只能说是相对的改善,上市公司一贯蔑视中小股东、弄虚作假的习惯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中国平安、浦发银行在中国算得上是一流的上市公司,在股东大会中尚且如此表现,可向其他二流上市公司的表现了。
这些行为看似是小事,事实上这反映了上市公司对中小股东的态度,反映了上市公司对中小股东的尊重与否的问题。
而更为严重的是,上市公司在增发、除权、分红等方面关系股东切身利益等问题上还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公司甚至是为所欲为,毫不尊重股东的意见。这次中国平安等公司在股市形势恶化,还极力推行自己的天量的融资计划引发自己的股票大跌,影响整个股市大跌,而在这个过程中毫不在乎中小股东的呼声,丝毫不顾中小股东利益,是典型的代表。
正是上市公司不承担社会责任,不尊重中小股东,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甚至还愚弄他们,才导致股民对上市公司的不信任,才导致不愿意进行价值投资。可以这样说,有什么上市公司,就会有什么样的股民。中国平安公司不在乎中小股东,漠视股民的权益,是自己先抛弃了股民,股票大跌,被股民抛弃也是必然的。
机构可以做空是此次股市大跌的直接原因
此次股市大跌,直接的原因就是机构的恶意做空。现在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机构刻意做空。但是,尤其是3月4日即两会召开至今,股市暴跌不止,从公开的数据和种种迹象来看,完全是机构恶意做空所致。这种狂跌,是一种怀着不可告人目的有计划的刻意所为;这种狂跌,是一种不顾中国资本市场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恶意行为。
3月23日,证监会发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公平交易制度指导意见》,首次将公平交易原则引入到研究、决策环节,构建起由投资决策、交易分配、监控监查和信息披露四个环节共同组成的一套完整严密的公平交易制度。明确规定,“严禁直接或者通过与第三方的交易安排在不同投资组合之间进行利益输送。”这个规定对股市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政策,在第二天,3月24日,股市惨跌170多点,显然这不是巧合,而是刻意做空。
股市上涨,可以使一亿多股民享受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股市大跌,可以使一小部分人获得暴利,广大股民遭受损失。刻意做空股市的机构,无疑是从股市大跌的受益者。是谁,以什么手法,想达到什么目的?........,至今为止,这一切还是问号。管理层应该关注。
这次股市的下跌,直接的原因就是机构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刻意做空。机构从来不是慈善家,从事这种职业的人也不是善男信女,公众和股民也不期望这些机构能做出无私的奉献来,但是,机构这种行为最终会引火烧身。
理层的冷漠是股市大跌的关键
近期,股市走向了下跌通道,管理层异乎寻常地强调中国股市要走市场化道路,要避免“政策市”。
事实上,中国无论是股市,房市,还是其他什么市,都不能避免政策市,只不过表现的强弱而已。中国为什么不能像西方一些国家那样出现高度自由化市场。其根本原因是不言自明。看一看中国股市中的举足轻重上市公司都是哪些公司?都是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并不能完全市场,比如,中石化可以政策性亏损,也可以获得财政补贴。上市公司的不能完全市场化,如何能让股市完全市场化?
退一步讲,股市的政策市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当股市火爆,指数高涨的时候,可以“半夜鸡叫”使指数跌下来,可以在党报发表一篇评论令股市由热转冷。而股指被政策拉了下来以后,股市徘徊在危险的边缘,却一再强调市场化,强调政策市的弊端 ,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正是中国股市从诞生那天起,就带有鲜明的政策市的基因,也根本不可能消除这种基因。这一点,每一个股民都是有深刻体会的,也正因如此,股民才在困境中希望管理层出手。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无可厚非。
迄今为止,管理层始终没有在融资、大小非解禁、印花税等问题上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总是以一些模棱两可、毫无内容的态度面对公众的殷殷期盼。如果在这样下去,最终会令股民股民丧失信心。目前股市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有一亿多股民,这是一支强大的力量。如果股民的心理崩溃,可能还会上演上次大熊市的悲剧,造成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总之,提高上市公司素质,加强对机构的监管,管理层切实负起责任来,是中国股市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尤其是上市公司的素质提高,具有根本性的作用。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这三方面仍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