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篇文章:
中国经济现状及08年预测
送交者: 长城 [知县★] 于 March 20, 2008 04:39:20 已读 2753 次
中国经济的现状:
第一,通货膨胀现象日益严重。
2007年的一年,相信每个人都感受到了物价的飞涨。尽管开始时某些政府官员和经济学家一再强调这只是“结构性物价上涨”不是全面的“通货膨胀”,或者“尚在可控范围之内”等等。但随着食品类物价上涨逐渐扩散到居住、医疗、交通、服务等其他各个行业,“结构性物价上涨”的说法越来越站不住脚,全面的通货膨胀已经开始并加剧。我们应该明白,政府官员以及大部分经济学家的评论有时并不是中立的个人观点,有时会代表着一些集团或组织的利益,有时会顾及言论造成的影响。几乎没有经济学家会在经济崩溃前说形势已经无法控制,经济崩溃在即的,因为那样会使民众陷入恐慌,这点在全世界的范围都是如此。按照国际惯例,CPI指数超过3%,就是有通货膨胀,超过5%。就算是严重的通货膨胀。我国近几个月的CPI都在6%之上。个人认为所谓的“结构性物价上涨”更多地接近于安抚老百姓的说词。
为什么会有通货膨胀?西方经济学很早就清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就是政府发行了过量的货币流入到了流通领域。政府发行的货币量需要与国民经济的增长相匹配,如果货币的发行量高于经济增速,那么通胀就难以避免。我们要注意,只有发行的货币进入“流通领域”,才会引起通胀。如果银行把过多的钱冻结在准备金帐户上或者存在仓库的保险柜里,是不会引起通胀的。最近几年,我国出口规模日益增大,贸易顺差连年剧增,2006年的贸易顺差已经高达1774.7亿美元,2007年再创新高至2622亿美元,增长了47.7%,目前这一数字还在以每个月两三百亿美元的速度增加。另外,人民币升值以及继续升值的预期使得国际上的热钱以各种渠道涌到中国,连同持续的贸易顺差一起,使得我国稳居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至2007年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5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3.32%。
我国出口企业出口贸易换来的美元,都按照一定汇率在国家的银行兑换成了人民币。这样,国家在吸收美元的同时,就向出口企业兑换出了大量的人民币。最近几年的外汇储备如果按照大概1:8的汇率计算,就有约12万亿的人民币流入市场(1.53万亿*8)。如果国家的银行里没有这么多钱怎么办?那恐怕只有开动印钞机印钱了。反正国家1.5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就对应着银行换出了12万亿的人民币,这些钱叫做外汇占款,全部流入到了流通领域。而我国06年GDP才只有约21万亿元(07年GDP数据尚未出来),近几年的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使我国人民币发行增长量可能高达20%左右(近几年GDP在10%左右)。如此多的人民币流入市场,物价怎能不涨?
为了有效地抑制通胀,央行今年出台了史无前例的调控政策,2007年一年,央行上调了10次准备金率(16日又上调了0.5个点,算作08年的),6次加息,接二连三地发行央票,用以回笼市场上的大量人民币。除此之外,国家还重启了20年未用过的特种存款,另外还发行了1.55万亿特别国债。然而这一切相对于不断增加的外汇占款仍然是杯水车薪,物价依然像断了线的风筝,扶摇直上。
1月9日,国家又出台了价格管制政策,进行行政限价。国务院限制近期全国不得调整汽油、天然气、水、电、供气、供暖、公共汽车等公用事业价格。我们可以看看,准备金率已经是22年以来的最高点,特种存款已经20年没有用过,价格管制也是15年来首次使用。更为夸张的是,有人居然提出恢复使用废除多年的粮票、油票、肉票供给制度,一夜之间,我们仿佛回到了计划经济时代。这些十几二十多年未使用过的工具重新启用,可以想象我国的经济正潜伏着巨大的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