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政府如果相信了,则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上可能泥足深陷,在民生政策上半途夭折甚至误入歧途。笔者则认为,政府应该一方面仍要想方设法进一步控制CPI涨幅,不仅在肉蛋等食品供应上,还是在降低物流成本和税收等上面,整顿流通市场和货币融资市场秩序也不能懈怠,刺激政策则应避免全面性、更注重结构性;另一方面仍要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补贴和救助力度,不能因CPI下降而有所懈怠。
2,养猪种菜的农民又该亏本了?
CPI下跌最主要的推手前面已经说过了。再看一组数据,据国家商务部数据,2月27日至3月4日,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连续五周回落,其中猪肉价格连续五周回落。统计局数据也显示,2月下旬,全国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较2月中旬大部分下跌,其中猪肉代表产品价格下跌2%左右。
这让笔者又不禁想起了“谷贱伤农”的故事。由于农民传统的看天吃饭,今年某农产品价格高、来年就生产什么,结果来年一哄而上、该农产品大丰收,农民全部亏本甩卖。而农民对市场信心的无法掌控,还有政府有时动用干预手段扰乱了价格信号,也对该现象负有责任。如何合理指导农民顺周期生产农牧产品、疏导农产品流通环节、规范市场行为,避免肉贱伤农的故事重复上演,政府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做好了也才能从根本上避免CPI因这些因素过分波动,同时平抑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国内影响。
3,资源价改又要借机涨价了?
CPI貌似下来了,去年一直备受压抑、遭“限价”的又该蠢蠢欲动了。以CPI下滑和地缘政治借口,成品油价再次上调箭在弦上,阶梯电价也大有不能再拖之势头,水价一年一涨也是对居民“小刀割肉”一般,还有国务院拟定的诸多资源价格改革。这对中产阶层的灾难要远大于CPI下滑带来的收获,而企业因资源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仍将转嫁到居民身上。
此外,仍然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商业成本和税收,不断增加的工人成本、融资成本,都可能推动新一轮涨价潮。我们也许不会看到经济大幅放缓,但我们注定将迎来又一个“涨字当头”的年头!所以拜托,别炒作无通胀了,给大家都留条活路吧!
4,国内经济出啥问题了?
CPI大幅下滑的另一个潜在信息,是经济出现严峻困难,这从总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GDP史无前例的下调至8%以下可窥一斑。外有欧债危机如洪水猛兽,希腊大有拖死整个欧元区的迹象,美国债务依旧高企、年末将再次面临债务触及上限之忧,而美国当前就业是否真的好转仍旧是个谜。全世界都在看亚洲、看中国,这个曾经将全球从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中“拯救”出来的大家伙。然后,遗憾的是,现在中国也病了,还病的不轻。
温总下调今年GDP目标一度吓到全球股市望风下跌,中国在外需明显下滑之际,能否顶住压力,以改革带动国内经济找到新的突破点?两会期间官员说要让老百姓“有钱花、敢花钱”,“改革”两字不仅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70余次,也活跃在各级官员嘴边,但积重难返的中国真的能做到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