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凤凰卫视报道,中国各家银行至今仍沉浸在“利差时代”而乐不思蜀,即其存款利率采纳的是下线水平,而贷款利率则采纳的是上线水平,在巨大的利差中享受着不尽红利滚滚来的悠哉生活。这样以来,中国银行业的利润来源,仍然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和与之相伴的惊人存贷款利差,而中国银行业利差竟然比国外同行高出14倍之多,真可谓“独步全球”了。
同日的《北京晨报》也报道,国际知名咨询公司波士顿发布的《银行业价值创造报告》显示,中国银行业与世界成熟的银行同行相比,其利差仍然是其获得高额利润的最主要手段。从赢利能力层面讲,中国银行业的一笔交易中,银行一方可以轻松从其用户那里赚到至少300个基点(1个基点等于万分之一)的丰厚利差,而在成熟的国际金融市场上,国外银行业只要能达到20个基点,就已经属于很不错的经营状况了。
如今,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国外商业银行一般都不靠“吃利差”度日,而是靠提高银行自身的运营效率与专业化服务水平,从而靠激烈的竞争努力牟取金融利润。在英美一些商业银行,其中间业务收入竟占到其全部收益的四成以上,其中美国花旗银行八成的收入来自于其中间业务。那么,在我们国家,银行的中间业务创收比例又是怎样的水平呢?媒体曾披露过这方面的数字,其中某年度我国几大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平均仅为8.5%左右,竟不及国外优秀同行的十分之一。
沉浸在“利差时代”而乐不思蜀的中国银行业,不管面临同行业怎样的竞争压力,它们自然可以高枕无忧。而因利差优势也使得我国银行丧失了向更高业务拓展的原动力,以至于其终日不思进取,并向其用户提供低层次甚至是劣质的服务产品,也完全不会有亏损或关门之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