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关于人民币的最新消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11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www.y2cn.com
(道琼斯)--中国《人民日报》报导称,人民币可能与下周一重新估值,并在1年后将交易区间扩大至6.03%。美元因此走低,日圆则走高。但是,报导已经被央行否认。

注:尚未在人民日报上发现该报道
 楼主| 发表于 2005-5-12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蹩脚翻译引发全球外汇市场一日疯狂

《亚洲华尔街日报》--对于中国新闻社(China News Service, 简称:中新社)驻香港记者关向东而言,作旅游报导或许比作财经报导要得心应手得多。可上周六偏偏是她值班,而精于财经报导的同事却在休假,而那一天她偏偏就用从香港当地报刊的新闻报导和分析文章中东摘一点西摘一点凑成了一篇关于人民币升值可能造成的影响的文章。

四天后,她的这篇文章在日交易额上万亿美元的全球外汇市场引起了轩然大波。随著美元汇率的大幅下挫,从新加坡到斯德哥尔摩,一时间世界各地外汇交易员和基金经理们恐慌的电话声响成一片,成堆的电子邮件几乎要挤爆他们的邮箱。不过,随著那篇因为蹩脚的翻译而产生误导的文字很快从互联网上消失,这场风暴也很快平息了下来,然而风暴虽平,它造成的损失却已无法弥补。

一家名望并不显赫的半官方新闻社的一名普通记者的一篇文章竟能引发如此大的市场风暴,同时也让措手不及的交易员蒙受了巨大损失,这一方面暴露出目前中国媒体差强人意的编辑水准,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当前美国不断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形势下外汇市场人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紧张状态。

关向东从中新社在香港的编辑部发出的是一篇中文报导,但是到昨天下午,这篇报导被翻译成文理不通的蹩脚英文登上了一向有中国共产党喉舌之称的《人民日报》的网站上。翻译的英文报导中赫然宣称中国将在下周中美经济官员会晤后宣布人民币升值。

接著,当互联网搜索引擎搜索出的这篇英文报导出现在彭博资讯(Bloomberg)伦敦办公室的电脑屏幕上时,这条消息迅速以标题新闻的形式传向了全球各地。

“这著实让市场大吃一惊,”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的亚洲货币策略师克劳迪奥·派伦(Claudio Piron)如是说。消息传出时他正在新加坡。他说当时交易员们即刻开始抛售美元,同时买进一切可以染指的亚洲货币,主要是日圆、新加坡元和印度卢比。之后,当彭博及竞争对手路透(Reuters)开始对消息可信度表示怀疑时,交易员们又马上开始买回美元。派伦说,有些交易员因反应不及而就此被套,很多人为此而懊恼不已。

关向东说她对这一切也是异常惊讶。“我想不出怎么会产生这么大的轰动,”她说。她坚持认为她所做的就是从香港当地的报纸上搜罗关于人民币升值可能对香港产生的影响的观点─ ─她在文章中引述观点时没有注明来自哪家报纸,而多将这些观点含糊地归于“观察人士” 。从实际情况看,她所引述的观点的主要来源是左翼报纸《大公报》的一篇社论。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很难再说是关向东的错了。《人民日报》网络版拿到她的这篇报导后便派给了一位兼职翻译,而这位翻译交出的译稿中说,中国已决定在一个月内和一年后分别让人民币升值1.26%和6.03%。实际上关向东文章中引述自当日香港报纸的这两个数字所表示的只是不可交割人民币远期市场交易报价所反映出的市场对人民币升值幅度的预期。另外,《人民日报》网站上登出的这篇从中文翻译过来的英文报导既未标明记者姓名,也未注明消息来自中新社。

彭博的标题新闻出现在交易终端屏幕上时正值亚洲交易时段即将结束、欧洲交易时段即将开始之际。

在斯德哥尔摩,为瑞典经纪公司Hagstromer & Qviberg管理中国证券交易的赵炳浩(Freder ic Cho)先是用公司内部扬声器系统向目瞪口呆的公司同仁报告了这条消息,随后便开始在互联网上搜索这篇报导,疯狂地给在亚洲的记者和金融界熟人打电话。“在我看来这没道理, ”他说。哪国的中央银行会提前一周宣布对本币进行价值重估,而且还有确切的数字?

在上海,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首席中国经济学家王志浩(Stephen Green)也同样感到困惑。“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太奇怪了,”他说。他拿起电话开始联络中国的相关监管机构。最终,他的研究小组从互联网上挖出了这条翻译出来的英文消息以及原始的中文报导,并推断出了事情的原委。他立即给渣打所有人员发了一条电子短信,解释说问题在于翻译错误。

曾几何时,一篇文章或报导要想登在《人民日报》上须先得到政府部门的首肯。外国记者往往会在字里行间仔细推敲来搜寻可能暗示政策变化的蛛丝马迹。如今这已成为历史。处于激烈商业竞争压力下的中国官方媒体现在往往也需要抢新闻,新闻的基本准则──准确性── 也不免因此受到影响。外部世界显然还没有跟上这种形势变化。

可毕竟“《人民日报》是中国政府的喉舌呀。”摩根大通的派伦说。

或许正是因此,全球外汇市场才会在彭博新闻见诸交易终端后几分钟内出现大约20亿美元左右(据派伦估计)的交易额。市场普遍相信,一旦人民币升值将会引发亚洲地区更大范围内的货币价值重估大潮。目前亚洲各国和地区的中央银行一直都在大规模干预市场以便压低本币汇率从而使自己在出口上享受竞争优势。

彭博认为自己在这条新闻的处理上没有错。其长驻纽约的发言人朱迪斯·泽鲁斯尼亚克(Ju dith Czelusniak)说,如果中国政府的报纸刊登消息说中国将放松汇率控制的话,那是大新闻,彭博自然应予报导,不报才是失职。她说,在《人民日报》宣布这条消息翻译有误后, “我们也立即作了相应的报导。”

路透更是乱上添乱,发布消息说,彭博援引《人民日报》消息报导称,人民币将升值。该社地区主管编辑亚当·考克斯(Adam Cox)说:“市场开始出现波动时,我们便进行了追踪报导。”他说他的团队在搜寻市场波动的根源时从外汇市场交易员处听说那是彭博一篇关于人民币的报导引起的。而当他的手下最终找到这篇报导时,他说发一篇援引彭博报导的路透报导便成了很自然的事情。“这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延误,”他说。

《人民日报》网络版的编辑把那篇英文报导从网上撤下来之后公开就此表示了歉意,尽管其中多少带有点为自己辩白的意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编辑说:“我们很遗憾(这篇文章的)翻译不够准确,这是我们的错。”但这位编辑同时也使劲指责中新社,说中新社记者的文章中“含糊其词的地方太多,所以才导致误译。”

中国前一次于1994年调整汇率体制的时候,官方新闻机构新华社(Xinhua News Agency)就此发布了一篇2,500字的报导,不辞辛劳地就调整细节作出了详尽的解释。消息是于元旦正式宣布的。顺便说一句,那一天恰好也是星期六。

高盛(Goldman Sachs)昨日晚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题为《在译文中迷失》,对昨日外汇市场发生的一切进行了分析,反映出了亚洲地区的投资银行业当前的无奈。

摩根大通的派伦说昨天在办公室真是“忙疯了”,现在就要收工去好好喝一杯。

-By Andrew Browne
 楼主| 发表于 2005-5-12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每个举动都备受市场关注

中国一向擅长进行微妙的表态

1969年,毛泽东主席要求官方报纸《人民日报》(People's Daily)刊登美国总统尼克松(Ni xon)的就职演说,以此暗示他与美国建立联系的愿望。两年之后,他再次出击,指示这家报纸在头版刊登他与美国记者斯诺(Edgar Snow)在国庆游行活动中的一张合影。对于这两个举动的醉翁之意,美国方面似乎没有理会到。

外汇交易员们好像在竭力避免犯这类错误。过去两周接连发生的两个异乎寻常的事件使得市场又一次盛传人民币可能重估。虽然一些分析师得出结论说,这些事件只不过是巧合而已,但其他人认为这些事件表明中国是在调整汇制前试探市场反应。

4月29日,美元兑人民币跌至8.2700元的多年低点,脱离了中国一直严守的8.2763-8.2765元这一交易区间。多年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一直被大体维持在这一区间,今年大部分时间也是如此。

虽然8.27元的汇率水平实际上仍处于人民币的官方汇率区间之内,但鉴于人们对中国可能重估人民币汇率一事是如此关注,因此交易员们还是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强烈反应。日圆、韩圆和其他亚洲货币也随之大幅攀升,因为市场预计,人民币走强将带动其他亚洲货币兑美元汇率的调整。

当日,中国官员表示,市场活动应当由市场来解释。这听来有些古怪,因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之所以能被控制在一个狭小区间内,中国央行的美元买盘功不可没。

第二天,又发生了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情。一家新闻机构转载了《人民日报》英文网站的一篇文章,文章表示人民币狭窄交易区间的扩大将在某一时间“公诸于众”,估计人民币将在一个月内升值1.26%,一年内升值6.03%。《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的喉舌。

官员们此后表示,这篇文章不是一项官方声明或政策决定的泄露,而是失实报导的结果。更令人疑惑的是,这篇未属来源的糟糕文章并没有出现在该报的中文网站上,而且文章的大部分篇幅是在讨论人民币重估可能对香港经济的影响。这篇文章很快从英文网站上消失了。

与此同时,美元兑亚洲货币再度全线下挫,不论是兑日圆还是印度卢比,不过在中国政府否认该消息之后市场重新企稳。同时,一年期美元兑人民币不可交割远期贴水扩大到历史最高水平。

简单的失误还是试探气球?

在时下中国的贸易伙伴国不断呼吁中国重估人民币汇率的情况下,这两个事件的时间如此契合,无疑大大触动了交易员的神经。

近来,美国开始加大施压力度。财政部长斯诺(John Snow )几乎每天都在重申中国“现在” 应当重估人民币了。参议院威胁说将对中国出口品徵收高额关税,因为人民币汇率被低估正在危及美国的就业机会。欧洲官员们也多次呼吁中国采取行动,就连很有耐心的日本政府最近也发表了一些针对性的言辞。

这种压力似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几周前,中国人民银行(People's Bank Of China)行长周小川承认,外部压力可能促使中国加快人民币汇制改革。而大部分官员的例行做法是批评外界对人民币问题的干预,称这只会适得其反,同时重申,他们正在朝著汇率自由化的方向努力。

咨询机构4Cast的研究主管罗斯金(Alan Ruskin)等一些分析师不禁猜测,4月29日人民币汇率的上涨和次日《人民日报》的文章是否不仅仅是巧合。

罗斯金说,这让人觉得他们是在放飞风筝,探探市场想法及其反应。他表示,这类文章通常不会“偶然”出现在中国官方报导中。

他补充道,“如果我要寻找解决方案,我就会把这些想法释放到市场中去检验。”

他说,文中所反映的人民币汇率逐步上调策略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种策略将会避免出现下述局面:中国将人民币交易区间扩大3%-5%、市场立即推高人民币汇率至区间高端,引发进一步升值压力。

从根本上看,罗斯金认为中国人民银行不会成功地劝说投资者放弃人民币重估的预期。这就意味著,只要市场猜测依旧盛行,中国将不得不收回推迟汇率调整的诺言,因此汇率调整随时都可能发生。

人民币汇率调整时机未到

然而,大多数分析师相信,中国离最终逐步重估人民币还有一段距离。

部分分析师认为,中国希望推出一些资本市场的最终改革措施来促进美元需求,整顿银行业,使中国市场做好迎接一个更灵活的汇率机制的准备。包括波士顿Putnam Investment Mana gement的外汇策略师阿帕达耶(Paresh Upadhyaya)在内的其他分析师则表示,中国仍在考虑更适宜的改革时机。

阿帕达耶说,由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Hu Jintao)可能参加7月份的七国峰会,中国政府或许不希望汇率问题分散他们的精力。他指的是将在苏格兰召开的七大工业国(Group of Seve n, G7)领导人会议。中国曾多次受邀参加G7财长会议。

他表示,所有的经济和政治障碍都已经消除,目前该是中国总理温家宝和国家主席胡锦涛决定何时采取行动的时候了。
发表于 2005-5-12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法新刚发的报道

(法新电)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说,中国下周扩大外汇交易制度时,人民币不会升值,此一说法粉碎了媒体的臆测。

新华社引述周小川的话说:「媒体预期人民币将在 5 月18日升值的报导,并不正确。」

他说:「那绝对不可能。那只是外国人一再的说法,也是某些个人的说法。你们能认真吗?」

根据先前宣布的计划,中国的外汇交易制度将在下周三引进多种货币,此一措施引发臆测:中国人民银行可能利用此一机会,升值或扩大人民币的交易空间。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8-14 17:03 , Processed in 0.03834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