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欧元收长阴,再现触顶风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21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www.y2cn.com
2004年07月21日09:34

美元全线上扬,非美再现触顶阴影。

在隔夜北美时段的交易中,美元延续欧洲时段的涨势,继续全线维持强势,美国公布的6月新屋开工下降8.5%,营建许可下降8.2%,但是很糟的数据并未引起担忧。投资者的目光全部集中在格林斯潘的讲话上。格林斯潘今日凌晨做美联储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他认为消费疲软只是暂时的,美国经济越来越呈现自发性扩张,今年美国GDP增幅有望达到4.5-4.75%,关于利率政策,他仍重申了“谨慎”加息的论调,但强调如有必要,美联储亦会大幅加息。

整体来看,格老讲话并无太多新意,但基调较预期中的要强硬,美元受到一定激励,在北美时段继续上扬。从天图看,除澳元外,其他货币又再次显现触顶风险,特别是欧元的长阴令人触目惊心,对美元利空数据的忽视也是转势信号之一,应格外引起警惕。

欧元在北美早盘一度小幅反弹,但格老讲话后又再次暴挫,一度跌破1.23关口,短线欧元已有超卖迹象,预计亚洲时段可能会议振荡整理为主,短线支撑位于1.2290,短线阻力位于1.2350。从天图看,欧元昨日收出长阴,K线组合颇有黄昏之星的味道,令欧元前景转坏,需格外小心。

美元/瑞郎大幅上扬,天图亦收出长阳,不过技术指标显示短线美元/瑞郎超买,有一定的调整压力,有可能陷入区间振荡或小幅回落,支撑位于1.2405。

英镑在北美时段的跌势企稳,但仍维持振荡下挫基调,从图形看,英镑仍有下行压力,有测试1.8470支撑的可能,但技术指标超卖,短线可能有一定的调整要求,若反弹将升向1.8565及1.8600。

美元/日元继续在108.10/108.75区间内振荡,MACD穿越零轴后走平,短线方向较为中性,可能以振荡偏多为主,预计美元/日元有上试109阻力的可能,不破将重拾跌势。

澳元在北美早盘一度反弹,但很快再次回落,当前正持稳于200小时均线上方,技术指标超卖并不严重,仍指向下方,显示澳元仍有下行压力,可能会测试0.7250的支撑位,之后可期待反弹,从天图看,澳元走势相对强劲,天图的上升趋势并未破坏,但若非美普跌,则澳元亦无法看多。

加拿大央行昨晚宣布维持利率2%不变,一如市场预期,美元/加元大幅振荡。当前美元/加元有一定的上行欲望,但1.3180对美元构成压制,技术指标动能亦不充足,预计短线美元/加元可能以振荡整理为主。
 楼主| 发表于 2004-7-21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丰银行每日汇市分析

07月21日10:37

欧元兑美元走势分析
  昨日,欧罗兑美元走势偏软,主要由于市场在等待美联储局主席格林斯潘发表言论前,对美元空头回补,致令美汇于低位回升,最高至1.2440,目前由于美国最近公布的经济数据较为参差,加上庞大的经常帐赤字困扰,预测短期内美元仍未脱离弱势,欧罗后市走势仍有机会反复回升,目标看1.2400。

美元兑日元走势分析
  昨日日圆表现偏软,主要是日经指数收盘下挫1.55%,引发投资者忧心汇入日股的资金将会放缓或告中断,故令日圆承压。后市方面,由于近期美国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可能放缓,相信后市美元仍将面临压力,而预期短线美元兑日圆仍在107.50至109.50间波动。

英镑兑美元走势分析
  昨日英镑反复走软;英国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房屋价格增长速度放缓,并创下10个月来低点,使市场对加息的预期降温,镑汇沽盘涌现,一度低见1.8510水平。目前,由于投资者担心英国经济疲软及房屋市场增长放缓迹象可能会限制未来升息步伐,对镑汇升势有一定阻力,但近期美经济数据表现亦疲弱,故预料镑汇短期仍会呈反复波动局面。

美元兑瑞郎走势分析
  昨日,因市场沽出美元淡仓以等待美联储局主席格林斯潘发表言论,故美元于低位回升,兑瑞郎由低位1.2269反复升至1.2405,但由于美国公布的经济数据逊于预期,令美元高位缺乏买盘承接,兑瑞郎因而仍未能上破1.2430阻力,预测后市走势反复偏软。

澳元兑美元走势分析
  由于市场静待美国联储局主席格林斯潘在国会发表半年一度的货币政策报告前,投资者不敢贸然过份抛售美元,使得澳元从高位回软,并下破0.7300美元。现时若澳元能守稳于0.7250水平,则后市有机会重上0.7350水平。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7-18 08:51 , Processed in 0.03724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