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keater
发表于 2021-10-6 02:27
本帖最后由 sharkeater 于 2021-10-6 08:08 编辑
popo1524 发表于 2021-10-5 15:39
没刷新,我问完之后才看到您的回复
美国商业部,发布的8月PCE (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 —— 内涵分项可替代,随季节调整。比如:肉类,牛肉贵了,用鸡肉,猪肉替代,计算指数),年率是4.3%,较7月又上涨了0.4%
去掉能源与食品,核心PCR,是3.6%。
均是90年以来30年来的最高。
这个数据反映了,当时的通胀率,内涵的商品因素与结构性因素,分别是0.7%和3.6%。
也就是说,当下美国的通胀率,主要来自于结构性因素
—— 90年是老布什当政,尽管漂亮地赢了沙漠风暴,当时的结构性通胀,直接导致了老布什在来年丢失了总统的宝座。(克林顿的竞选口号是:“笨蛋,重要的是经济”)
明年是中期选举,睡王与民主党的选举,亚历山大!
输掉了国会与参议院席位,睡王就什么都别想干了,只能混日子。
鲍威尔主导的美联储,政治倾向性较严重, 且又值任期到期等待新的任期。很可能将配合白宫与民主党。
popo1524
发表于 2021-10-15 09:23
sharkeater 发表于 2021-10-6 02:27
美国商业部,发布的8月PCE (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 —— 内涵分项可替代,随季节调整。比如:肉类,牛肉 ...
鲨版老师,您看US30是不是有去挑战新高的可能?
市场上感觉还是流动性很好的样子?
sharkeater
发表于 2021-10-15 22:40
popo1524 发表于 2021-10-15 09:23
鲨版老师,您看US30是不是有去挑战新高的可能?
市场上感觉还是流动性很好的样子?
可能性总是有,但不会是当下这一次反复。
价格在超越35510之前,首先向33000/33500区域下跌的概率大。
不过,
1)短线向上的反复,到当下(周五美国开市后)还没有运行完毕。
2)留意:短线攀升运行完毕转折后,初期有可能会出现一波向34000附近上方的快速回落过程。
box
发表于 2021-10-18 11:22
;)谢谢
bhagavad
发表于 2021-10-20 23:29
鲨版你好!道指创新高了。能分析一下后面的走势吗?
sharkeater
发表于 2021-10-21 23:41
bhagavad 发表于 2021-10-20 23:29
鲨版你好!道指创新高了。能分析一下后面的走势吗?
创新高,如果不是于终端上涨结构内的波动,则意味着,价格向上的攀升过程,很可能还没有运行完毕。
这里,价格这一波向上的反复,有可能属于:
1)价格自今年8月16日顶点,35634附近开始,回落修正分波段(以平台修正形态)中的向上反修正阶段;也可能
2)价格自今年5月10日顶点,35101附近开始,回落修正分波段内,一个分阶段中的向上反修正阶段。
而这个回落修正阶段,暂定为价格从2020年10月30日低点,26067开始上涨波段内的最后一次途中修正阶段(类似于第四浪的属性)。
因此,
1)价格在这个回落修正阶段,还保留一次向33000 —— 34000 区域的回落过程;
2)后市,还保留再次向上攀升的发展前景。
仍然持有在35000附近介入的沽空仓位,可以考虑在价格再次向33000 —— 34000区域回落过程中,找机会平仓离场。
并且,可以轻仓尝试在33000 —— 34000区域逢低介入买盘,做多。跌破33000止损。
后市,再重新找机会,逢高介入沽空。
bhagavad
发表于 2021-10-24 18:15
sharkeater 发表于 2021-10-21 23: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创新高,如果不是于终端上涨结构内的波动,则意味着,价格向上的攀升过程,很可能还没有运行完毕。
这里 ...
谢谢鲨版!
zsuzzy
发表于 2021-10-27 18:19
鲨版,国内用行政手段把国内煤价给打压下来了,连同尿素,为了保国储,也给打压下来,造成很多民企生产积极性也不高(尿素),出口也用行政手段卡着不给出口(我们有三周基本没有货柜能发出来),现在尿素国际市场价格比国内高跟多(尿素价格和天然气和煤炭有一定关联),这种行政手段对未来国内国际大宗产品,以及通胀有什么影响吗(欧洲那边由于缺天然气,据说也限制尿素及一些肥料出口了)大学也学过很多理论的东西,但是感觉这轮问题,和过去发生的感觉相似,又有很多的不也一样。想听听您的分析。{:1_97:}
sharkeater
发表于 2021-10-27 21:03
本帖最后由 sharkeater 于 2021-10-27 21:50 编辑
zsuzzy 发表于 2021-10-27 18:19
鲨版,国内用行政手段把国内煤价给打压下来了,连同尿素,为了保国储,也给打压下来,造成很多民企生产积极 ...
尝试着表述观点,看看是否对你有帮助。有问题提出来,在讨论。
关键词 —— 中美博弈(不谈其它,这里仅局限于经济方面),世界商品与工业供应链,新冠疫情,以及碳中和
2018年,美对中贸易战,以及2020年5月以后的科技战 —— 限制中国经济升级与增长,促使供应链从中国向其他地区转移。
2020年,新冠疫情大流行
上述两个因素叠加后,美国经济在2020年受到了重创。修复的手段,就是大量负债,印钞(财政与货币政策双重刺激)。
由此,引发了大宗商品,原物料价格的大幅上涨。毫无疑问,也引发了资产价格的大幅上涨。
然而,美元是世界货币,具有金融霸权。世界各国对此无奈。
大量超发的美元,又通过采购商品等手段,溢出到全世界,由全世界共同承担超发带来的经济刺激,同时也承担超发带来的通胀压力(有好处也有坏处,没有免费的午餐,是不是?)。
如果,各主要经济体以及主要商品生产供应国,也由此大量印钞,则美元的购买力能够得到维持。美国通胀起不来,利率可以维持低位,负债成本大幅下降 —— 这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得到验证。
这一次,同样的玩法,就是守株待兔,是不是?
【注意到:本届美国政府的财长,是上一届美联储的主席,等于是两个央行行长,在主持美国现在的财政与货币政策。耶伦花了四年在普林斯顿研究了后金融危机的应对之后,想来个更大的(增大财政刺激的规模和力度)】
同时,美国现政府,延续前政府的政策,尝试用不同的方式,继续冲击世界供应链中心 —— 中国,试图人为改变世界供应链。
不凑巧,新冠病毒变异,造成了主要低附加值商品生产国,印度与越南,新冠疫情的大流行。
部分供应链和订单又回流中国。
而中国在近几年,已经将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制定在经济发展规划中。
同时结合产业政策,经济结构调整,正在逐步降低一些高能产业(比如:冶炼 —— 工业材料,钢,铝,镁,等,以及基本有机化工,和化肥行业)产能,降低高碳排放的煤炭发电以及淘汰一些条件不好的煤炭产能。
订单回流,电力能源压力大幅增大同时煤炭价格大幅上涨,本能地进一步限制高能产业的产能。(现在欧洲缺天然气又缺镁合金 —— 95%从中国进口)
同时,采取一系列其它措施以抵御输入性通胀。
2008年金融危机的应对过程中,中国超发货币带来的负面效应,久久没有离去。
这一次,疫情控制得好,经济恢复也快,就不再追随美国,搞大水漫灌式的刺激。
经历并应对了观海的重返亚太和懂王的贸易科技战,睡王的外交/舆论/政治,等非经济手段压力,似乎更不见效且无助于美国经济的复苏。
【亚特兰大联储,10月20日公布最新的,GDPNow,模型,预测美国今年3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仅为0.5%】
初期属于突发性的供应链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向结构性供应链问题转化,且“临时性通膨”(美联储)问题也正在变化成具有“中期趋势性通胀”(英国央行)问题。
就现在的发展势态,如果美国不主动改变政策与中国合作,这些问题,很可能在三五年无解,甚至有可能演变成中长期问题(逆全球化导致生产成本提高,世界廉价商品供应不足,通胀率高居,生活质量下降,民粹主义盛行)。
++++++++++++
打压煤价,光靠行政手段,不行! 中国政府同时在开放一些曾经关闭的煤矿,提高煤的产能。但用电高峰季节,煤炭价格有可能在相对高的价位上,延续一段时间,暂时回不到500 - 600元/吨的价位了。
化肥,是高耗能(水煤气 - 原来的来源是空气,水与煤,现在大量使用天然气代替煤与水制作),高碳排放的产业。镁与铝,也是高耗能工业材料。
中国认同欧洲与美国绿色经济的理念。在3060的压力下,难道还提倡将污染留在国内,继续为国外提供廉价商品?何况还有可能重演农夫与蛇的故事?
前不久,这里有人要看涨美元/人民币,就提醒要多关心当下的时政。全球化经济下产生的生意惯性,该踩刹车调整了。
此外,留意资产泡沫问题。
供应链问题与通胀问题,正在不断侵蚀民意,民粹主义回潮,将要付出很高的政治代价。
中期选举在即,没有太多的时间留给睡王了。
近期,市场风险偏好的情绪转强,但10月26日,Nasdaq 100, 与S&P 500 都录得一根墓碑十字线,恐怕离转折不远了,至少是短线的转折在即。
sharkeater
发表于 2021-10-27 23:16
本帖最后由 sharkeater 于 2021-10-28 19:36 编辑
zsuzzy 发表于 2021-10-27 18:19
鲨版,国内用行政手段把国内煤价给打压下来了,连同尿素,为了保国储,也给打压下来,造成很多民企生产积极 ...
这两年,发生了很多事,既诡异又有趣。
像这一次国内大面积断电限电,燃煤价格高涨,就是一例。
中国是煤产量极高的国家(早几年就达到了每年产煤35亿吨规模),除了老基地山西,陕西和内蒙,在新疆也有大规模的煤炭产地(比如:上海能源,在新疆有煤炭生产基地)。
进口煤炭只是因为运力不足,加之有些煤炭公司(比如:兖州煤业),早在澳大利亚布局,为南部沿海地区提供澳大利亚的煤炭,性价比更高。
中国神华与国外合资,开发外蒙古煤矿,加上进口部分上合组织国家的煤,是另一选择。但不免又要加重北煤南运的负担。
好在有超高压输电系统,有可能扩大坑口发电机组发电量。加之,中国电力发电容量储备,大概是用电量的三倍。
因此,大面积限电,原因与考量,事实与阴谋论,都很多。
美国以金融,军事见长;中国则在全球化进程中,形成了最为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完善的供应链 【概括起来,就是制造生产力】。
博弈过程中,均以自己的长处相对应,比比综合体质。
基于中美两国的实力与规模,一旦出现相互之间较少保留的博弈,则毫无疑问将外溢到全世界。试想,一个大水漫灌式地释放流动性,一个压缩生产产能,将展现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何况,这外溢的影响程度,又受到了新冠疫情与碳中和的加持。